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楊明在前世聽過的這句話,完全可以照搬在大興身上。
想要抵禦外來的入侵必須先把內部的不穩定因素撫平。
而大興內部的不穩定因素,最顯而易見的,有二。
宋趙廣隻看到其中之一。
他想起了龍威軍撫恤銀案,皺眉道:“莫非愛卿所說的是朝中有人貪汙一事?此事的確十分可惡,但未見得影響大局。”
楊明暗自搖頭,這位陛下完全不是塊做皇帝的料子,竟連管中窺豹這樣的道理都不懂。
軍人是守衛國家的擎天柱,連軍費都出了問題,可想而知,其他衙門的貪汙情況,隻會更嚴重,絕不容樂觀。
楊明直言不諱道:“陛下,此事恐怕遠比陛下想象得惡劣得多。”
“試曾想,連軍費他們都敢貪墨,那賑災銀呢?賦稅呢?有什麼是他們不敢貪墨的呢?”
“臣不敢瞞陛下,依臣之見,自大興失了半壁江山後,朝野上下便一直處於惶惶不可終日之下。這朝中,認為大興日薄西山的大夫不計其數。他們日日想著該如何向夷人求饒,根本無心打理朝政,隻是以官位作為斂財的手段,屍位素餐者不知幾何。”
“此事臣在民間,已經有所聽聞,入朝為官後,方知不假。”
宋趙廣聽得瞪大了眼睛,滿臉的不可置信。
這二十多年來,他倒也日日上朝,不過資質有限,察覺不到什麼不妙,當官的又是報喜不報憂,哪有人肯跟他說實話呢?
九五之尊的位置聽著風光,其實也是個什麼都被人蒙在鼓裏的可憐蟲罷了。
楊明倒不是故意想嚇唬他,隻是這些事情,總要有人捅出來。
否則溫水煮蛙,等到一切都無法挽回的時候就太遲了。
“整治官場,還隻是其一,還有其二。”
楊明喘了口氣,又道:“這幾年,天災頻發,百姓民不聊生,以至於流寇四起,天下到處都不安生。若要與白國開戰,這些流寇,便是極大的隱患。”
他還有句話沒有說出口。
像複興堂那麼有愛國情懷的流寇,根本就是異類。
大多數流寇,那就是土匪,為了口吃的,什麼不敢幹?
如果連境內的後勤運輸都不能保證安全,拿什麼打仗?
“此乃其二,其三,才是重中之重。”
楊明頓了頓,忽然低頭問道:“陛下猜猜,今日大發神威的那幾門紅衣大炮,微臣花了多少銀子研發出來的?”
這問題問倒了宋趙廣,他皺著眉頭估算道:“那火炮俱是用鐵做的?想來一門炮,得花費幾千兩銀子吧?”
“陛下說的是造價,微臣問的是研發價格,需知此物並非憑空得來的,而是微臣以投石機為原型,告知工匠,工匠再逐一實驗,從無到有折騰出來的。”
“炮膛造多厚,火藥用幾分,用生鐵好,還是用熟鐵好,一概沒有人知曉。為了造出大炮,足足花了數百萬兩銀子,若無石家支持,微臣也造不出這大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