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大結局:那年,我們都很年輕(1 / 3)

多年之後。

八月的京城,每到這個季節就會變得格外的熱鬧,熙熙攘攘的人群幾乎是擠滿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各地來趕考的舉子,在曆經了他們人生當中最為忐忑的一段日子後,終於可以放鬆下來,等待著秋闈的結果出來。

其實,大部分人對秋闈的結果心裏大抵是有數的,隻不過,大部分人都抱著一絲絲僥幸的思想,等待著放榜,萬一呢,萬一是家裏的祖墳冒了青煙,真的上榜了,哪怕是個三甲同進士,那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啊!

即使是那些至少有六七成把握的舉子,表麵上看起來風輕雲淡,一副朝廷取士舍我其誰的樣子,其實,心裏也是有些忐忑的,若是放在往年,或許真是如此,但是,今年的秋闈多了一點變數,結果是什麼樣子,那就真是誰都不知道了。

畢竟,今年朝廷將海外的舉子,全部都納入了朝廷科舉的範圍。

大明海外有那麼多的撫慰司,這讀書人又有多少,朝廷為他們鬆了口子,但是,每年取士的名額未必多了多少,這些海外舉子毫無疑問要擠占原來大明舉子的名額。

說道這個事情,剛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還是謠傳,畢竟這個事情說了好多年了,但是,也僅僅是說說而已。

但是,很快在今年年初,就開始有不少海外的舉子渡海而來,有家世背景的,直接就住進鴻臚寺的四夷館,稍微次一點的,沒有什麼背景,但是家境不錯的,則是在京城裏那些消費不菲的客棧,開啟了常年包月的客房。

和大明本土的舉子一樣,這些海外的舉子,也不是非富則貴的,大部分人還是囊中羞澀的,一張到京城的船票或許當地撫慰使司可以替他們報銷,但是,這到了解京城的吃喝拉撒,可就他們得自己負責了。

京城居,大不易。

郊外的那些不怎麼樣的小旅館,寺廟,就成了這些舉子們的最佳選擇,甚至還有的舉子,就連這樣地方的食宿,也需要他們在京城打一份零工來支付,說起來,這人和人還真是同人不同命。

也就是這些四麵八方提早到來的海外舉子,終於讓海外士子參加科舉的消息落實了,而隨後不久,朝廷就正式頒布了法令,此後每次取士,這些海外舉子和大明本土舉子都有了同樣的資格。

坊間裏議論這個事情的熱度,從一開始的熱鬧非凡到如今慢慢的習以為常,足足經曆了半年多的時間,而這秋闈放榜的這幾日,這個話題,又重新被人們拾掇了起來。

“朝廷取士,一直以來都是南七北三的比例,若是這些海外士子上榜,這南方和北方的士子,怕是都得讓出一點名額來!”

“誰讓?”

富源茶樓依然還是老樣子,隻不過,比起幾年前,茶樓更多了幾分內蘊和底氣來,如今的富源茶樓雖然從來不招搖,但是在京城人眼裏,這幾乎也是一等一的消閑所在了。

吃在青雲樓,聽書當然要在富源樓了。

走進富源茶樓,不管是何等身份的人,也沒人敢人五人六的端起架子,因為誰都不知道,他們得意忘形的時候,這茶樓裏聽書的觀眾了,會不會隨時都冒出一個他們惹不起的存在。

以前說書人,需要在富源茶樓裏說過書,得到過觀眾的認可,才算是打響了名號,而富源茶樓的觀眾可不管你說書的人資曆如何,但凡說得不好,台下茶壺就飛上去了,那是一點麵子都不給。

若是真在富源茶樓裏說書,被砸了一茶壺,這說書的人,就可以考慮改行了,估計在這一行了,他大概率是再也混不下去了。

現在的時間,距離說書人上台的時間有一段時間,台下的觀眾們差不多都到齊了,這個時候,才是富源茶樓最熱鬧的時候。

“不是讓不讓的問題!”

距離看台稍微遠一點的一個角落,幾個茶客正在興致勃勃的聊著天,從穿戴上,這幾個茶客應該都是不缺錢的主兒,不過,到了這裏,能混上這麼一個角落,還是一個整桌,顯然他們已經很知足了。

而這幾人,似乎還是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