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變通之法(1 / 2)

巍巍重騎?

帶甲百萬伐不臣,

盡化胡蠻拜封京?

這也是朕夙夜不息的夢想啊。

皇帝司馬銘一時間,想得有些癡了。

如果拿下陳國,富饒的江南水鄉,盡入大晉之手。

通過商貿手段,瓦解西域百國聯盟。

不圖賺多少錢,隻要獲得足夠多的河曲種馬。

再給朕十年。

不,有個五六年的時間,大興馬政。

我大晉,還會缺良馬?缺騎兵麼?

哪裏需要二十萬鐵甲重騎?

有個三五萬,遼皇耶律阿保就得顧慮重重了。

說到底,還是個“錢”字作怪。

“飛鶯呐!”

司馬銘喃喃問道:“你真覺得交好大理?”

“通過大理,開展對南方諸國的貿易。”

“咱們的國庫收入,真能大漲千萬?”

司馬飛燕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舉了個例子。

“父皇,根據我們的調查,扶桑國跟大晉隔海相望。”

“人口近千萬。”

“大理,四五百萬;緬甸也差不多。”

“更南的地域,還有人口幾十萬,百多兩百萬的小國家。”

“不下二十個。”

“緬甸之西的天竺,人口更是不下於我大晉,近四千萬呐!”

“加上西域和遼國的走私生意。”

“其實,咱們有上億人口的玻璃生意可做。”

“您舉得?一年賺幾百萬很難麼?”

“這些錢收入國庫,是不是要花出去?”

“建軍也罷,用於民生也好。”

“是不是可以惠及上千萬人?”

“稅收自然會反哺回來,水漲船高並不稀奇。”

司馬銘點點頭,這道理很淺顯。

雖說經過層層抽離。

大晉作為批發商,玻璃的利潤能有二成、三成就不錯了。

可架不住量大啊!

別人造不出來,這就是優勢。

龜茲國可以。

但它的產量和技術,能跟東宮比麼?

而且,龜茲國地處西域,也沒有大晉作為中央帝國的便利。

比如出手大方的扶桑小矮子。

這幾天,又在展銷會上進貨百萬以上。

居然還派來兩個武皇高手,親自押送著青龍聖獸和貨物返回了。

人家是真不缺錢呐!

零售都買得這般歡快。

同樣還有西域和某些潛藏身份的遼國走私商。

出手都很大方。

哪怕東宮加大了供貨量。

奇珍閣每天,依然是供不用求。

哪天的成交額,不是接近百萬兩銀子?

戶部尚書韓中富,開心得都要給東宮燒香了。

他恨不得這展銷會,長年累月的興旺下去呢。

韓中富甚至預言。

今年花光了千多萬的巨額款項。

各行各業都得收益。

保守估計。

永寧十一年,國庫歲入稅賦,可能破紀錄地達到八百萬兩。

如今,可是兩麵開戰。

整個河北路,都被遼人蹂躪得民不聊生。喵喵尒説

可大晉反而顯得生機勃勃,蒸蒸日上了?

難道?

戰爭,真能發財?

大理國地域狹小,真要是被捆綁在大晉的戰車上。

作為中間商,一年能賺到一兩百萬兩銀子。

那就超過它的全國賦稅收入了。

大理皇帝敢得罪大晉這樣的金主麼?

確實,你可以乘虛而入,攻占邊境幾個州府縣。

可搶奪一次,還沒有做生意一年賺的多。

何必往死裏得罪大晉?

大理皇帝又不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