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核事故(2 / 3)

核電站測試是要關停反應堆的,不發電了。

電力局就要求核電站不要在白天進行第四次測試,而是挪到半夜,全市不怎麼用電的時候。

廠長當時答應了,可這帶來兩個問題。

一是根據工廠的排班,技術骨幹都是白天的班,晚上值班都是些剛上班不久的年輕操作員。

所以這次複雜的測試任務,就落在這群小年輕頭上。

當時這位操作員,二十五歲的年紀,上班才四個月,幹這種活兒人是懵的。

第二個問題,那就是核反應堆內部的技術問題了。

反應堆在這天白天,因為之前準備要測試了,然後又被忽然延後,一直保持著半功率運轉的狀態。

半功率運轉,導致反應堆幾年積累下來的大量碘135,不斷地衰變為氙135。

氙135到了半夜淩晨的時候,濃度極高。

氙135具有吸收中子,阻礙核反應的效果。

半夜測試開始,核反應堆功率繼續下調,高濃度的氙135這就開始作妖了。

核反應的功率不可救藥地急速往下掉。

事情到這兒為止,還有救。

關停反應堆二十四小時,氙135自身是會衰變的,會自動消失。

可是關停反應堆,這就意味著第四次實驗徹底失敗。

這個結果,顯然是當時的代理總工程師不能接受的。

這就開始作死了。

明知道接下去要做的違反安全條例,於是代理總工程師讓操作員關停了自動控製係統和警報係統,改為手動控製。

這個操作跟之前是反的,目的是把反應堆功率往上拉一點,好盡可能地模擬反應堆正常運行的情況。

可是當時反應堆內部的氙135濃度依然很高,阻礙著核反應,功率上不來。

而手動操作那邊,其實操控已經拉滿了。

然後水泵開始運作,底部的水被逐漸抽出去,可這過程沒那麼快,循環水係統之前的熱量積累,依然讓留在反應堆裏的水開始沸騰了。

水沸騰,就會產生氣泡。

水對中子是有吸收作用的,能抑製核反應。

一旦產生氣泡,那麼這種抑製作用就降低了。

同時碘135被耗盡,氙135沒了來源補充,濃度開始降低。

於是在同一時間,兩種對核反應有抑製的物質,作用開始下降。

這種下降不是線性的,而是指數級的。

抑製下降,核反應堆功率就開始急速攀升,很快變得不可控製。

代理總工程師這時候慌了,趕緊下令關閉核反應堆。

可這東西它不是電源開關那麼簡單,說關就關的。

當時這種核反應堆裝置的開關,是兩百零五根控製棒。

控製棒上麵半截是硼,下麵半截是石墨。www.x33xs.com

硼是抑製核反應的,石墨是促進核反應的。

這個開關,原理是棒子在反應堆裏插著,通過上半截硼和下半截的石墨跟反應物質的分別接觸,來控製反應堆功率。

一開始代理總工程師要加大功率,所以那個二十五歲的年輕操作員,就把控製棒往上拉,讓下半截的石墨更多地接觸反應物質,也就是鈾235和鈾238,促進核反應。

小夥兒沒經驗,以為是越往上拉功率越大呢,於是操作拉滿,手動控製著把兩百零五根棒子全拔出來了。

於是就連下半截的石墨都被拔出來了,全部懸在反應物質上頭。

這會兒代理總工程師說趕緊關停核反應堆,小夥兒這就控製著棒子往下插。

這一插,先接觸反應物質的,是下半截的石墨,促進反應的。

這就叫做烈火添油。

反應急劇增加到上百億瓦,水瞬間被汽化,產生的壓力扭曲了反應堆。

控製棒卡在其中無法繼續插入,下半截石墨被卡在反應堆正中間,上半截的堋下不去。

於是裏外裏加起來,這就徹底失控了。

最後的儀表讀數是三百三十億瓦,十倍於正常功率。

反應堆堆芯在超高溫下瞬間熔毀,一千四百噸的反應堆頂蓋被蒸汽爆炸拋向空中。

於是氧氣進入反應堆,一切能燃燒的物質在高溫下迅速發生爆燃。

劇烈的爆炸,讓包裹著放射性物質的石墨四處飛散。

核電站的上空,出現了一道幽藍色的光柱。

那是空氣中的原子吸收高能射線,變成了激發態,然後又回到非激發態時呈現的光譜。

核輻射之所以可怕,就是這種高能射線以動能的形式釋放,分子會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