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野說道:“丁團長,孔團長,隻要把計劃做好,戰術欺騙成功,我們還是有一定的機會拿下太原的。”
丁偉說道:“說說看,小王你準備怎麼欺騙鬼子?”
王野說道:“孫子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所以在製定作戰計劃之前,我們必須先搞清楚日軍的底細以及可能采取的部署。”
“我同意。”丁偉道,“那就先從鬼子說起。”
王野說道:“根據內線提供的情報,結合一定估算,目前基本可以確定日軍駐山西第1軍的兵力構成。”
“第1軍下轄4個師團另3個旅團。”
“其中第3旅團約7000人,駐太原。”
“其中第4旅團約5000人,駐陽泉。”
“其中第9旅團約5000人,駐娘子關。”
“其中近衛第2師團約12000人,駐安化。”
“其中第36師團約16000人,駐潞安地區。”
“其中第37師團約16000人,駐運城地區。”
“其中第41師團約16000人,駐臨汾地區。”
“日軍駐山西第1軍加上憲兵約有兵力8萬人。”
“此外,日軍如果發起中條山戰役,肯定會從其他戰場抽調兵力,這個就不在我們的考慮範圍之內,我們的敵人主要是第1軍。”
“同意。”丁偉說道,“日軍如果發動中條山戰役,駐潞安、運城以及臨汾的那三個師團肯定是主力,駐娘子關、陽泉和太原的三個旅團肯定也會南調,那麼正太路沿線以及太原的防禦力量就會出現很大程度的削弱。”
……
在太原。
岩鬆義雄也正在跟花穀正商量怎麼調整兵力部署。
花穀正沉聲說道:“司令官閣下,按照方麵軍司令部的部署,第36、第37以及第41師團將擔負起主攻任務。”
“如此一來,就必然導致整個晉南地區守備空虛。”
“所以,有必要將第4、第9旅團主力調到潞安及汾陽一帶,一方麵可以警備太嶽山及太行山的八路軍主力,另一方麵也能策應中條山戰場的皇軍主力。”
“此外,第3旅團也要從太原前出陽泉,保證正太路的安全。”
這也是日軍的一貫做法,通過頻繁的調動來混淆擾亂敵方的判斷。
比如說把第3旅團調到陽泉,再把第4、第9旅團調到潞安、汾陽,就比第4、第9旅團按兵不動,隻把第3旅團調到晉南更複雜,更不容易被敵人識破意圖,日軍在正麵戰場就經常采用這樣的做法,而且效果也非常不錯。
……
趙剛道:“內線有沒有提供有價值的情報?”
王野道:“我們的內線暫時還沒消息送出,不過我估計接下來太原、陽泉等地的日軍就會頻繁調動。”
丁偉道:“這不奇怪。”
孔捷道:“這是鬼子的傳統手藝。”
“沒錯。”李雲龍道,“鬼子每次掃蕩之前,總會把各地的駐軍調來調去一通亂跑,每次都會把咱們的情報人員搞得暈頭轉向,等到咱們的情報人員核實了情況,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將情報傳遞出來,嘿,狗日的都已經掃蕩完,咱們都已經吃了大虧了。”
“還有這樣的操作?”趙剛瞠目結舌的道,“小鬼子可真是夠狡猾的。”
“後來,我們也就學乖了。”李雲龍哼聲道,“不再去刺探鬼子的動向。”
丁偉道:“我們就直奔核心,直接從作戰動機以及兵力構成去進行判斷。”
孔捷道:“雖然經常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偏差,但大方向上還是沒有問題的。”
李雲龍接著說道:“比如這次,晉南的那3師團肯定是進攻中條山的主力,還有駐紮在太原、陽泉以及娘子關的三個旅團肯定也會南調。”
“還有駐安化的近衛第2師團。”王野接著說道。
“我認為,至少會有一個步兵聯隊被抽調到太原。”
……
花穀正道:“第3旅團調走之後,太原城就隻剩下憲兵隊的兩個步兵中隊,守備力量就變得極其薄弱,是否從近衛第2師團抽調一個步兵聯隊回防太原?”
“花穀君,近衛第2師團要麵對八路軍386旅、晉綏軍獨1旅以及中央軍獨94旅,防禦壓力也很大。”岩鬆義雄擺了擺手,又道,“所以,抽走一個步兵聯隊太多了,依我看,就抽調一個大隊回防太原也就差不多了。”
花穀正道:“一個步兵大隊太少了,要不然就兩個步兵大隊吧?”
“也行吧。”岩鬆義雄皺了下眉頭,最終還是同意了,“那就抽調兩個大隊,一個步兵大隊守太原外城,另外一個大隊駐守新城機場,互為犄角。”
“哈依。”花穀正重重頓首。
……
孔捷道:“也就是說,如果打太原,咱們需要麵對的鬼子守軍,大約在一個步兵聯隊左右,算上城內的憲兵以及鬼子司令部的警衛及參謀人員,總兵力大約在四千人,這跟咱們三個團的兵力幾乎是一比一,咱們基本沒有兵力優勢可言,這怎麼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