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拍電影的是電影廠,製作電視劇的都是電視台,沒有私人企業,也沒別單單位製作,立夏才會這樣說。
立夏想一下,“開學我就找周琰,讓周琰去找他叔。”
年初四上午,八點多,鄭家人把夏明佳接回家,樊春梅從醫院回來就對韓高氏說,“嬸子,今天明佳的大嫂也過去了,我當著她大嫂的麵說明佳不懂事,讓她跟著擔心受怕,這樣說行嗎”
“行”隻要和自家無關,韓高氏就變得無比清醒且通情達理,“明佳的公公婆婆是講究人,你這樣說,他們不會這樣認為。啥也不說,鄭家反倒以為你很生氣。”
田蓉“二嬸就是很生氣。”
“生氣也不能讓他們看出來。”韓高氏道,“明佳的公公婆婆不講理,你二嬸想咋鬧就咋鬧。人家不是那樣的人,你就得比人家大度。”頓了頓,看一眼田蓉,“我以為韓小寒是最笨的,沒想到你們妯娌一個個比她還笨。”
小寒歎氣,“奶奶,你說大嫂或者二嫂的時候,不能不提我嗎”
“誰讓你這麼笨。”韓高氏瞪她一眼。
昨天去洗澡,換下一堆衣服,小寒嫌陰天,就沒洗衣服。今天多雲,有點太陽,吃過早飯小寒就開始洗衣服,這會兒剛洗好,正準備喊立夏,“您老最聰明,行了吧。立夏,過來把洗衣機搬屋裏去。”
“有人敲門。”立夏道,“小虎,去開門。”
小寒“是不是堂姑、表叔來了”
“不是。”小虎跑進來,“是一個和姐夫差不多大的人。”
立夏“楊忠軍”
“是我。”話音落下,周琰出現在眾人眼前,“過年好。”
立夏看到他手裏拎的東西,調侃道“來給我拜年”
“是呀。”周琰把東西遞給他。
小艾看直了眼,“你給我姐夫拜年”
“你就是小艾吧”周琰笑道,“你姐夫沒有說嗎他是我的救命恩人。”
小艾轉向立夏,不禁說“看不出來啊。”
“你看不出來的事多著呢。”立夏瞪她一眼,指著韓高氏,“這是小寒的奶奶。”
周琰連忙說“奶奶過年好。”
“你也過年好。”韓高氏見他穿得比立夏好,整個人斯斯文文,認為他是個非常有學問的人,連忙站起來,“小夥子在哪兒上班”
夏民主不在家。立夏又跟周琰說,寫他家的故事時把韓高氏加進去,周琰便沒往裏麵去,接過小虎手裏的小馬紮,坐在韓高氏身邊,“我是立夏的同學。”
“周大哥也在帝都大學”小虎忙問。
周琰點點頭,發現他眼中露出崇拜,有些想笑,覺得小虎很有意思,“我以前在小崗村,聽立夏說東北很好玩,你可以跟我說說嗎”
“可以。”小虎道,“周大哥想聽什麼”
小寒把周琰帶來的東西放堂屋裏,出來就看到周琰和韓高氏聊上了,到廚房裏就問立夏,“這就開始了”
“開始什麼”立夏一時沒反應過來,想起來,笑道,“應該是吧。沒去過東北,必須得查很多資料,才能寫出讓人感同身受的故事。”
小寒“等咱家親戚過來,這麼多人晌午怎麼吃說不定還有楊忠軍。”
“堂屋地方大,擺三張桌子。”立夏想一下,“先看看來多少人吧。”
到了十點多,夏家來了包括周琰和楊忠軍在內的十多位客人。該來的都來了,小寒就和田蓉去廚房做飯。
蔡紅英去上班了,韓高氏見這麼多人,難得去廚房幫忙洗菜。樊春梅和夏明敏在她家廚房裏熱饅頭,燉肉,小寒這邊炒菜,兩邊齊開火,十二點半夏家就吃好飯了。
飯後,夏家男人和親戚一塊去上墳,小寒和田蓉收拾廚房,周琰並沒有走,而是繼續和韓高氏聊天,一直聊到立夏回來。
晚上吃飯,韓高氏就不停地說,“看起來挺聰明的小夥子,沒想到是個話癆。”還一副十分可惜的模樣。
立夏張了張嘴,小寒咳嗽一聲。立夏把到嘴邊的話咽回去,韓高氏錯過知道真相的機會。多年後由夏家故事而改編的電視劇搬上銀屏,韓高氏嘀咕小寒扮演的女主的奶奶彪悍且蠻不講理,都沒往自己身上想。當然,即便周琰告訴她真相,韓高氏也不會認為那個人物原型是她。不過,這麼一說就遠了。
立夏送周琰出去時,跟周琰說了“穆桂英”、“樊梨花”,周琰點點頭表示知道,晚上就去他叔家裏說這件事。
周琰的叔叔並沒法幹涉電視台的工作,因為要拍一部長篇電視劇,必須多方麵開會討論。不過他的意見,電視台倒是會考慮。
年初八,立夏從東北回來的第二天,周琰的叔叔參加十一屆五中全會時碰到了電視台主任,和主任說一部知青翻來覆去放半年,他家裏人都看夠了。隨即就問電視台主任,他們什麼時候製作新的電視劇。
這個時期的電視台台長還不叫台長,都是稱其主任,同樣的話,主任的親戚鄰居也問過他。主任一見上麵領導都忍不住了,就說盡快盡快。
會議結束,主任回到單位就召集大家開會,把“民意”傳達給大家。而主任開口,其他人也開始說,他們也被親戚鄰居問了。隨即就問,去年製作的臨危受命什麼時候播出。
主任想一秒,就說明天放。然而,臨危受命連一周都不能放。放完了還放什麼主任陷入沉思,最終決定繼續拍。
可是拍又該拍哪類題材這事還是向上級彙報。和多個部門開會討論,最終覺得拍人民喜聞樂見的。周琰的叔叔趁機提出樊梨花和穆桂英都不錯。
可惜其他人想到了楊家將,最終決定拍楊家將,假如反響好,再拍穆桂英。明年拍秦王李世民,再拍樊梨花。
周琰從他叔叔那裏得到這個消息,已到農曆二月二。
話說回來,立夏覺得楊忠軍不錯。年初四楊忠軍來給夏民生和樊春梅拜年,立夏就偷偷跟他說,正月十六那天千萬不能讓他幾個姐姐過來。當時楊忠軍想也沒想就說不會的。
正月十五晚上,楊忠軍的四個姐姐不約而同回到娘家。
楊母乍一看到四個閨女全回來了,嚇一跳,以為出什麼事了。細問之下,得知她們是為楊忠軍的婚事而來,楊母很高興,隨即想到立夏的話,就讓幾個閨女回去,明天他們老兩口和楊忠軍以及楊忠軍的大伯過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