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甜犯的事兒,在當前的環境之下,並未有明確的罪責,所以怎麼處理也是個問題。
最後討論來討論去,還是決定把她遣送回原籍,在當地進行一個通報批評。
這事情要是放在2000年以後,通報批評什麼簡直就是小菜一碟,大家完全就是不在乎。
可七零年代,人們思想還比較保守。
尤其是一些小村子裏麵,更是在意外界的風評。
很多人是寧可打破頭,都不願意報警。
就算是報警,也會被幹部攔著,怕影響村裏名聲。
江甜這事兒一出,首先倒黴的就是大隊,大隊長評優什麼是別想了。
其次倒黴的就是社裏,同樣也別想評優了,估計還會被其他社嘲笑。
村裏和縣裏也免不了丟臉,就連市裏和省裏,都會有人吃掛落。
江甜丟的何止是自己的臉和江家的臉,她是把能丟的臉都丟幹淨了,整個村的人都因為她而蒙羞。
江家本來因為江瀾的緣故,風光了一回,走出去都抬頭挺胸的,到哪裏都特別有麵子。
可誰知道偏偏出了一個敗壞門風的江甜呢?
她不僅偷了自己親哥的錄取通知書,拿去做交換賣錢。
後麵更是恬不知恥的女扮男裝去讀大學,跟一群男人廝混很久。
這樣的女孩子,哪裏有人家願意要啊?
連帶著江家其他的女孩子,出門的時候也被人指指點點,簡直羞憤欲死。
江大伯和江二伯都是有女兒的,年紀到了本來在相看人家,現在全部都黃了。
他們兩家子簡直就是恨死了江甜這個攪家精,恨不得衝上去打死她。
江甜被遣送回來之後,就一直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沒有出來。
不是她不想出來,而是不敢出來。
她第一次出門的時候,直接被路過的大伯母甩了兩個大嘴巴子。
江甜長這麼大,江爸江媽都沒舍得打過她一下。
她可委屈的不行,直接跑去告狀了。
江爸江媽雖然心疼自己的女兒,但是也不敢去討什麼公道。
畢竟江甜有錯在先,弄出來的事情把人家的好姻緣都攪黃了,沒打死她算客氣了。
從小受盡寵愛,被捧在心尖的江甜,瞬間心態就崩了。
她沒有那麼頭鐵,也知道自己做錯了,但是她覺得這事情沒有嚴重到這個地步。
江甜自認為自己已經受過懲罰,結果其他人還是抓著這點事情不放,她這日子是沒辦法過了。
江媽以為江甜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是真的知道錯了,在認真反省和悔過。
可事實上她心裏的乖女兒,正在計劃著逃離這個她從小待到大的家鄉。
江甜如果安安心心在老家待著,這一輩子也會像她的祖輩父輩一樣,平平靜靜過得安穩。
可如今她去過了京都,見識過了京都的繁華,還認識了京都的大學生,她的眼光已經拔高了,心也野了。
江甜不再甘心待在一個村子裏,她想要接觸外麵更廣闊的天地。
借著去表姐家散心的名頭,江甜離開了家裏。
等到江媽發現不對勁的時候,時間都已經過去半個多月了。
江媽六神無主,甚至不惜花重金打電話到了學校裏找江瀾。
“江瀾啊,你妹妹不見了,這可怎麼辦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