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離譜的事情還在後麵呢?
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棒子國,居然表明“江”就是他們棒子國的。
江瀾也是沒想到,八十年代初的棒子國就有這麼“優秀”的傳統了啊?
該拿到的榮譽,江瀾肯定也不會白送給其他人。
他個人倒是無所謂,但花國必須有榮譽。
花國的官方隨之對“江”的身份進行了澄清,表明“江”是土生土長,從來沒有出過國的純正花國人。
他的科研成果也不參雜其他任何國家的教育成果,而是花國本土自主研發的。
這場聽起來有些荒誕的學術鬧劇,讓花國在國際學術圈揚名了一次。
原本在國際上不算出名的清大,也開始漸漸走入大家的視野之中。
國內真的不能出科研成果嗎?
好的技術真的全部是國外的嗎?
很多時候,我們必須承認國內和國外的科技發展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不代表國外的一切都是好的。
我國的科技事業起步比較晚,但是發展還是很迅猛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迅猛。
搞科研的人,一定要有足夠的信心,還要有足夠的民族信仰。
我國每年流失的人才很多,最初離開這片國土的時候,大家都是抱著學了本事回來報效國家的心態。
等到後來,見識了外麵世界的繁華,再受到了高薪的誘惑,想法就變了。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個人的選擇都沒有錯。
普通人和偉人,當然是不一樣的。
回看那些曆史上的豐碑,是他們成就了民族的脊梁,拯救了每一個花國人的未來。
別人的選擇,江瀾不去置喙,但他的選擇一直都非常堅定。
他作為一個科學家,絕對不允許別國的人,拿著他設計的武器,來對準他的同胞。
他也不允許,他的發明被別的國家,拿來高價賣給自己的同胞,榨幹他們賴以生存的血汗錢。
這次事件,江瀾也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學術也需要強心劑。
江瀾拿起筆,這一次他沒有寫論文,而是寫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名字叫做《暢想30年》。
這篇文章,他回憶了往昔的艱苦歲月,到如今逐漸平靜的生活,曆數了幾代科學家的努力。
煽情之後,他又對當前的科技情況做了一個大概的分析,將幾個國家的科研成果進行了一個比較。
認識差距是基礎,追趕差距才是關鍵。
結尾部分,他將未來科技發展的一個趨勢,做一個大膽的預測。
表麵機械發展,最後會轉變為信息發展,後續的世界是以計算機為主導的科技世界。
除了預測科技發展,他還暢想了經濟發展,他非常看好未來這30年的發展。
“未來我們不需要羨慕其他國家的飛機大炮,我們不僅會擁有,還會有屬於自己的航母。未來我們不需要羨慕他國的人民生活,花國將全麵消除貧苦,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
這篇文章江瀾投到了花國知名度最大的群眾報社,他一開始還擔心會被卡,畢竟這篇文章看起來有些浮誇。
沒想到文章順利通過了,他還拿到了一小筆的稿費。
這篇文章很快就在群眾日報的頭版頭條的刊登了,文章裏的內容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熱議。
有人感同身受看得熱淚盈眶,有人深受鼓舞充滿希望,當然也不乏唱對台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