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些收拾吧。”李玉竹朝兩個侍女和婆子說道。

瑞娘子也說,“趕緊的,馬上,趁老太太不鬧了,馬上收拾起來。”

三人回過神,飛快忙了起來。

這邊,李玉竹則穩著老太太,分散著她的注意力。

與此同時,她又認真給老太太把起脈來,並啟動空間醫療設備查看她的腦部。

腦部有些萎縮。

李玉竹要了紙筆寫了方子。

“馬上去抓藥吧,藥抓來先給我看看再煎藥,另外,我再配些別的藥。”她將藥方遞給瑞娘子。

瑞娘子轉身遞給身旁跟著的婆子,“拿給老陳去抓藥。”

婆子拿了藥方,轉身跑出了屋子。

瑞娘子吐了口氣,問著李玉竹,“李三姑娘,老太太吃藥後,會不會安靜一些?”

這樣鬧下去,老太太沒病倒,她們這些身邊人先瘋了。

“這是慢性病,悄悄病,悄悄的好。另外,我說過,這病不會全好,隻會緩解病情。必竟這是老人病,她的身體機能已經衰弱了,是不可能恢複到年輕人那般狀態的。”李玉竹說道。

瑞娘子說道,“能恢複就好,若能恢複五成以上,我們大太太定有大賞。”

李玉竹微笑道,“好說。”

她一邊與趙老太太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家常,一邊寫著配套治療的療養方案。

光吃藥是達不到效果的,得配合鍛煉和家人的關懷。

阿爾茨海默病,大多在六十五歲後起病。

女性比男性患病率高,低學曆者高發於高學曆者,腦部受過傷或得過血管疾病者高發於腦部健康者。三高患者較易發病,吸煙酗酒者老年時易患病。

另外還有遺傳因素。

一級親屬中有人患過這種病,本人患病的風險會高於其他健康家族的成員。

比如父母有一方患病過,嫡親兄弟姐妹中有人患過阿爾茨海默病,本人就要相當注意了。

雖說阿爾茨海默病是無藥可醫的,早期幹預治療也隻能緩解,但也不是不可以預防。

中年時有三高的人,肥胖的人,年老時會直接影響大腦功能,這時起就要改善飲食生活習慣,進行腦部鍛煉的方法,降低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

平時多與人通溝參加社會活動,多做些思考的活動,比如下棋看書寫字等維持記憶功能,延緩腦部衰老。

這也是為什麼,低學曆者患病情況高於高學曆者。

低學曆者,年輕時還能通過勞動讓大腦不至於停滯,年老時已無法勞動,而所學知識有限,大腦得不到思維運轉,久而久之,成了人們口中的“老糊塗”。

趙老太太患病的原因,除了遺傳這一方麵她無從得知外,其他幾方麵,足以讓她患病。

體胖有三高,不需要勞動,家中有錢,她有兩個侍女一個婆子近身侍候她,還有兩個做粗活的替她掃地和洗衣。

不缺錢,不操心兒女的事情便懶於思考。

每天過的日子便是,躺平待大限之日。

加之年紀又大,已是七十的高齡,這在醫學條件衛生條件不發達的古代,已是少見的高壽。

同年紀的老人少了,沒有交心的人,孤獨之下,更是懶於與人交流。

幾方麵的因素,讓她成了家人的“老糊塗”。

若不是柴大嫂堅持不希望趙老太太“忘記”周圍人,趙老太太可能糊塗兩年後就去了。

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是“老糊塗”,到病發嚴重時,大小便都控製不住,像個初生嬰兒那般需要人照料時,會引發一係列的病發症,比如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因長期臥床而得壓瘡病,或其他器官疾病,會很快病亡。

她的藥物,隻能讓趙老太太的病情稍微緩解,但腦部已經萎縮,她無力回天,若想讓腦部病變停滯或緩解,唯一的法子便是進行腦部鍛煉,另外,再做些身體的鍛煉,減輕三高對身體的迫害。

她寫了一些法子,交與瑞娘子看。

“吃藥的同時,要進行康複訓練。這是我寫的法子,瑞娘子,你安排老太太身邊的侍女每天定時陪老太太做這些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