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向海豐貸款(1 / 2)

這次港元危機來得快,去的也快。在港府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之後,港元的投機行為就得到了有效的遏製。港元對美元的彙率雖然還有較大的起伏,但已經逐步回升到8.5以下,最高時一度達到7.9。

港元彙率劇烈波動對銀行業來說,肯定是一個重大打擊。特別是在9月24、25、26號這三天,幾乎所有銀行都出現了擠-提風潮。沒有人願意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財富,放在銀行裏快速貶值。

於是香港市麵上出現了規模空前的搶購風潮,許多超市的貨架被瘋狂的市民一掃而空。大家就像蝗蟲一樣,搶到什麼就買什麼,根本不考慮這些東西對自己是否得上。

而在這場金融風暴中,佳華銀行的表現無疑是最亮眼的。雖然在最初的幾日,佳華銀行的存款同樣出現了不小的流失。但在李軒宣布以個人名義,向佳華存入1億美元應急之後,佳華的存款餘額就開始迅速回升。。

等到10月初時,佳華銀行的港元和外幣存款結餘總和,相比於危機爆發前,足足增加了30億港元。按照總裁楊淩均的說法,現在的佳華銀行,無論是在分行網點數量,還是在總資產、總存款等各項數據上,都已經穩超彙豐控股的恒生銀行,成為全港僅次於彙豐和渣打之外的第三大銀行。

“李生,你的佳華銀行最近這段時間可是風頭正盛啊!”沈弼笑眯眯的對李軒說道。

李軒看著眼前這個笑容非常和藹的老頭,卻沒有半分得意的表情。別看佳華銀行通過李軒的提前預判,及時把大量現金轉移成美元資產,不但在這次彙率風波中大賺了一筆,還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全港儲戶心中的可信賴形象。

但比起彙豐銀行這支看不見卻籠罩了整個香港經濟的大手,佳華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香港沒有中央銀行,許多政府央行的職能都由彙豐銀行來承擔,比如彙豐不但是發鈔行,還是港府的主要往來銀行,更是香港銀行公會中央票據結算所的管理銀行。

可以說香港的整個銀行業,在彙豐麵前沒有任何秘密。正是憑借著這樣的金融壟斷地位,彙豐的大班才有香港“幕後總督”之稱。李軒完全可以猜到,這次港元危機中彙豐銀行絕對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港元急速貶值時,市場上最大的外彙賣家,除了彙豐不可能是別人。

“沈爵士,我今天來想與彙豐談一筆大生意!如果我願意把東方控股手中持有的計算機園地公司的股權,全部抵押給海豐銀行,貴方能給出多少貸款?”李軒直截了當的問道。

彙豐銀行從七十年代後期開始,就積極進行海外擴張。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因為彙豐控股恒生銀行後,在香港本地的銀行零售市場份額已經超過六成,繼續擴張的餘地極為有限,需要對外爭取生存空間。

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新界九七租約即將屆滿。彙豐作為港府首席銀行家,自然深知內情,於是積極推動集團國際化戰略。相比於另一家英資的代表公司——怡和洋行後來簡單粗暴的手段,彙豐的部署更低調、更縝密。

早在1977年沈弼出任彙豐主席後,彙豐銀行即著手籌劃及部署集團國際化戰略,計劃在亞洲、美洲及歐洲建立戰略據點,形成所謂“三腳凳”的策略布局。

為此當1981年,渣打銀行向蘇格蘭皇家銀行發出全麵收購要約時,彙豐在第一時間就加入了戰團。雖然渣打和彙豐的收購計劃,最後都被英國壟斷及合並委員會給否決了,使得彙豐進軍歐洲的第一步棋遭受挫折。

但彙豐在北美的布局卻要順利得多,它成功與美國海洋密蘭銀行達成協定,規定彙豐最終可收購海洋密蘭銀行51%股權。雖然這一協議也遭到了美國紐約州銀行監理專員的多次阻撓,但彙豐還是在1980年之前耗資3.14億美元,成功收購了海洋密蘭銀行51%的股權。

海洋密蘭銀行是全美第13大銀行,總部設在紐約州北部的布法羅,擁有逾300間分行,總資產高達200億美元。彙豐在對海洋密蘭銀行完成控股後,把它改名為海豐銀行。

海豐銀行在紐約州有廣泛的業務網絡,特別是在商業銀行業務方麵占領先地位。換句話說,海豐銀行是紐約州的地頭蛇,而作為全紐約州的精華所在,紐約市自然是海豐銀行布局最嚴密的地方之一。

“抵押計算機園地公司的全部股權?看來李生是要有大手筆啊!”沈弼眼中閃過一絲異色,頭腦中立刻開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