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緙絲紀錄片授權(1 / 2)

市中心商場的大屏幕上,華麗的出現嶄新的國風片頭。

丁筱雅麵帶興奮,瞬時舉起手機,對著大屏幕一頓錄製。

在場的緙絲粉絲們,也一同紛紛拿起手機見證。

沈蘇棠開了視頻通話,將鏡頭對準大屏幕,對麵的魏劭驍一個鯉魚挺身,專注的瞧著。

“蘇棠姐!是你的緙絲團扇!”

丁筱雅激動的連鏡頭都在抖,一下子變得模糊了。

大屏幕上的色調很美,映入眼簾的便是淡雅的緙絲團扇,而後來到她沈蘇棠正端坐著,木梭來回在緙絲的經緯線穿梭的情景。

粉絲們也同樣激動萬分,不願意錯過任何一個鏡頭,有人甚至帶了單反來錄製,想回去調一調,傳上去分享資源給粉絲們。

丁筱雅又道:“蘇棠姐,那是你參加決賽的鏡頭!”

沈蘇棠的嘴角微微揚起笑意,淺淺的梨渦顯現。

大屏幕上,有她目中泛著星星點點的淚光,真誠誠摯的向在場的評委,訴說這些年做緙絲的曆程。

底下的走來走去的人們,也不禁駐足,好奇的停留下來抬頭觀看。

魏劭驍的聲音從視頻裏傳來,他微微挑眉,“看的人還挺多的麼?”

沈蘇棠眼睜睜看著越來越多的人駐足停留。

人們都在驚訝:“這裏以前不是一直都在放時裝秀嗎?怎麼變成放這國風的傳統文化啦?還挺有意思的。”

“這上邊的姑娘好像在新聞上看到過。”

“哎喲,這手藝真巧啊,這絲線縷縷……”

有些來往的大媽和老奶奶都不由停下,感歎這精巧絕倫的手藝活。

他們中的,有人並不知道這是什麼,兀自的猜測。

“這個應該是那種刺繡吧,差不多雙麵繡?”

外行的人並不清楚,隻一邊看一邊說道。

“不是雙麵繡,上麵寫著,是緙絲。”

另外一個人加入過來,為他解說。

“緙絲?沒聽過,什麼是緙絲啊?”

緊跟著,大屏幕的旁白配音,渾厚而有力,正解釋著緙絲文化的由來。

又談及南宋時期的第一緙絲名匠,朱克柔,她的傳世緙絲名畫《蓮塘乳鴨圖》。

沈蘇棠滿臉幸福的洋溢。

魏劭驍調侃了一句,“聽見沒,提到你偶像朱克柔大師了。”

“我很高興。”她的目光灼灼。

這真是她這一年裏,最高興的事情啊。

圍觀的群眾越來越多,似乎形成了群眾效應,大家紛紛過去湊熱鬧,觀看。

“哦喲!這緙絲好像有點來頭啊,以前倒是從來沒聽說過,還以為是跟刺繡一樣的針線活兒。沒想到還有什麼通經斷緯,真是高大上啊。他們那個緙絲,好像是用一把梭子一樣去刻的。經線跟緯線上下這樣排列的刻在一起。所以說雕琢鏤刻啊,看起來又那麼立體嚴謹。”

在場的群眾們無不經驗感歎,誰知道還有這麼個絲線的文化,都在說著漲知識之類的。

丁筱雅忽而笑著拉起沈蘇棠的手,“蘇棠姐,我們混進去聽聽,他們都在說什麼!”

沈蘇棠有些哭笑不得,“還是不了吧,筱雅,那邊人好多。”

粉絲們鼓勵說道:“我們也去,我們陪你,棠棠!”

丁筱雅回頭說道:“你們陪也可以,不過千萬不能聲張哦,現在蘇棠姐也算是個緙絲名人啦,不能讓她被認出來,不然可就要被圍住了。”

粉絲們都向粉絲團團長表示,絕對不聲張。

於是,沈蘇棠拗不過丁筱雅,跟著她一起去到對麵大屏幕底下。

有人訝異驚歎,“這個緙絲厲害,還能做到兩麵都是一模一樣方向的圖案,這後邊也沒有那麼一團糟的針線。”

“估計這東西很貴……”

“肯定貴呀,這麼精巧的手藝。”

聽著圍觀群眾們議論紛紛的聲音,沈蘇棠想說,其實也是因為緙絲的成本非常高。

大屏幕裏又開始放,沈蘇棠之前在工坊裏從頭到尾做緙絲的過程,包括她把絲線繞在平紋木機上,上百根的絲線,每根絲線之間隔一厘米左右的以筘分割。

如此精細又需要極大耐心的活,讓群眾們佩服。

沈蘇棠與父親沈靖忠,兩人一起安裝絲線,隻因蠶絲線需要幾個人的力量才能夠安裝在平紋木機上,蠶絲線容易斷,需得保持工作原地的室內濕潤。

丁筱雅笑道:“蘇棠姐,叔叔也上鏡啦!”

“看到了。”沈蘇棠微笑著拍下與父親做緙絲的畫麵。

鏡頭再移到沈蘇棠的工作台上,攝影師特意近距離的拍攝,工作台上正擺著幾十把不同樣式的梭子,與緙絲梳,每種不同顏色的緯線,也有十幾種的漸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