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偶爾也會揍人,懷慶府有些不長眼的士紳,就被他揍了。
雖然當時的反抗隻是一觸即潰,但畢竟是“觸”,而且因為軍令的限製,不能隨意殺戮,所以多鐸把懷慶府上的士紳都打得落花流水。
說好的抵抗要是超過五天,全城為奴。半日之內,多鐸就進城,叫嚷著要把全城變成奴隸。
但他沒時間幹這些破事兒,所以貼了一張告示:誰也不許跑,等我回來登記。
然後帶著隊伍繼續前進。
他一走,全城僅剩不多的百姓,來了個乾坤大挪移。估計等他回來,城裏大概隻能抓老鼠了。
沁陽的農民軍是跑了,可來自睢州許定國卻恭候多鐸多時了。
許定國的第六感真是不錯,總覺得大明靠不住。因此多爾袞剛一進京,就派人暗中來往。
許定國眼見大勢已去,於是帶著自己的萬餘兵士,將睢州洗劫一空,一路往西邊搜尋多鐸的影子。
聽說多鐸的出現,他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救命恩人一樣,下定決心要跟著多鐸一起西去。
此時,多鐸一路上收斂了一萬多名明軍的潰兵,加上許定國的投靠,統領的人馬已達五萬之眾。
十一月間,多鐸率領西征軍到達孟津,渡河之後,於十二月十五日到達陝州。
二十二日抵達潼關二十裏處,安營紮寨,等待援軍和紅衣大炮的到來。
在河南地區,跟隨李自成的人不少,但是打了三四年,他們就對李自成失去了興趣。
一開始是把他當救命恩人,後來連年征戰,一次又一次的戰鬥,使得人們早已厭倦了。
百姓們一直想要穩定的環境,希望能有一天安穩的生活,可是這一天卻遲遲沒有到來。
現在就算你說得天花亂墜,百姓也不會相信。
他們要活下去,要養兒育女,不想再打仗了。而在清軍抵達河南以前,這些腳踩兩隻船的當地軍隊已經秘密地投降了。
因此,李自成號召河南人民參軍,保衛大順的希望破滅了。
清軍抵達潼關時,李自成隻組織了不到二十萬人的軍隊,號稱六十萬大軍,拚死抵抗。
隻是這二十萬人的戰鬥力,與清軍相比,差得太遠了。
畢竟,多鐸帶著兩萬八旗騎兵,以及沿途投降的明朝正規軍,可不是李自成這支臨時拚湊起來的烏合之眾可以比擬的。
就在李自成和劉宗敏在潼關與清兵交戰的時候,阿濟格帶著清兵從關內往榆林進軍。
高一功早有防備,與清軍在榆林城外展開了頑強的防禦。
阿濟格又派人繞過榆林,經過米脂,向延安進發。李過駐守延安,兵力不足,糧草不濟,被圍困不久,城中的糧食就斷絕了。
清軍以紅衣大炮攻城,李過見無法固守,便從延安突圍而出,不往南方逃往西安。反而趕到榆林幫助高一功堅守陣地,試圖將阿濟格牽製在榆林,無法顧及西安。
李自成接到延安戰敗的緊急報告,明白潼關不能再守了,連忙把馬士堯帶七千人留在了潼關,他和劉宗敏率領十餘人逃至西安。
七天之後,潼關陷落。
。您提供大神海裏的黑石頭的明末風流小公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