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波瀾(1 / 3)

早在元宵節當天晚上,高楨回了王府後,廣平王一聽兒子說皇帝可能眼睛受了傷,第一個反應就是起身往外走,打算要連夜進宮去探望一下弟弟,確認他沒有大礙才好,心裏又是心疼,又是擔憂的,完全是一位好哥哥該有的想法。

可高楨卻攔住了他:“父王倒是一心擔憂皇上,可誰知道皇上心裏怎麼想呢?皇後刺傷了他,氣倒了皇祖母,若皇上是個明白事理的,就該馬上宣您進宮去,不為別的,也該讓您在皇祖母跟前問個安,也是安撫皇祖母的意思。可皇上不但沒宣您進宮,還不肯見兒子,為了把兒子打發出來,甚至叫趙妹妹來哄我,可見是一心要瞞我們父子的意思。為此他連皇祖母都不許我去瞧了。他這是為著什麼?還不是心裏猜疑父王麼?您是一片赤誠,關心他的傷勢,焉知他不會想歪了,覺得您是心裏藏奸,正準備要奪他的皇位呢?”

廣平王聞言愣在當場,沉默了半日,才歎了口氣:“無論他心裏怎麼想,總是我弟弟。他受了傷,還不知如何呢,我豈有不擔心的?況且你皇祖母那兒,也該去問一聲,看她老人家是不是真的無礙才好。”

高楨道:“依趙妹妹所言,皇祖母倒是無礙,至多是心中憂慮罷了。趙妹妹是不會聽皇上的話來哄騙兒子的,言談間還暗示於我,叫我明白事情真相。她既說皇祖母無礙,那必是無礙。有她與李家姑娘、汾陽王世子妃在皇祖母跟前,皇祖母想來也不會憂慮太過。隻是這事兒瞞不了幾日,皇上是一時糊塗了,才想著掩耳盜鈴,可旁人焉能個個是傻子?能瞞到年後開衙,便是皇上走了大運了。依兒子看來,隻怕最多也就是瞞個三兩天。”

這一夜已是元宵節,年後正月二十開衙,到時候就要開大朝會了,皇帝不可能還躲著不見人的。就算推說病了,朝中重臣也會去探病,還會叫太醫院出示病曆讓他們瞧一瞧,繼續躲著藏著,隻會引發更大的恐慌與各種無謂的猜度。而皇上一旦露麵,他要隱瞞的事也就暴露出來了,到時候他需要擔心的事,仍然需要擔心。可對於被隱瞞多日的人們而言,心裏是一定不會太高興的。

高楨對此看得分明,廣平王心裏也明白,他同樣有些不太好受,更覺得憤怒與委屈。若是平時,皇帝猜忌他幾分,他就算不高興,也不會當一回事。因為他覺得那種猜忌對他不痛不癢的,除了皇帝心裏不舒服,於他卻是半點壞處也沒有。先前還要擔心皇帝在大夫與醫藥上做手腳,如今他眼睛都好了,還有什麼可憂心的?隻要他沒有任何謀逆之舉,皇帝若不想在史書上留個壞名聲,就不能對他做什麼。

可現在,皇帝眼睛都受傷了,說不定就要留下殘疾,犯事的還是皇後,將要立儲的皇長子都叫關起來了,太後也氣得暈過去。這麼大的事,皇帝還想著要瞞哥哥,覺得哥哥會在這個時候奪走他的皇位,廣平王這個哥哥自然要生氣了。他費了多年的功夫教導這個弟弟,可沒叫弟弟連事情輕重都分不清楚!

這一生氣,廣平王索性也裝起了沒事人兒。橫豎皇帝一心要瞞著他真相,他就真當不知道好了。若皇帝還有閑心威脅小姑娘來哄騙他們父子,可見他的傷勢並不十分嚴重,那就出不了大事。朝廷尚穩固,生不出什麼大亂子,廣平王不出麵,局勢也糟不到哪裏去。

所以,當晉陽王帶著宗室們進宮吵著要見皇帝時,廣平王還龜縮在家裏賞梅詠雪,悠閑得很呢,隻是有些擔憂慈寧宮中的母親罷了。

趙琇聽完高楨所言,也不由得歎了口氣。

想當年,廣平王父子與他們趙家祖孫合力保皇帝繼位的時候,大家是多麼的齊心協力呀。可惜皇帝不珍惜,再多的忠心都叫他折騰沒了。連同胞兄長都有些心灰意冷,不再一心關懷於他,皇帝做到他這個份上,又有什麼意思呢?

趙琇歎息完,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將聲音壓得極低:“元宵那日,我去見你之前,太後娘娘跟我說了一句話,是瞞著其他人說的。”她把那句話複述了一遍,問高楨:“太後娘娘是不是在暗示著什麼?”

高楨頓了一頓,忽然笑道:“皇祖母這想法倒是對的,不過我父王自有主張,趙妹妹就別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