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胡姑娘(2 / 3)

他回京後,一直很低調,除了關係近的幾家親友走了走,就關門謝客,連建南侯府這裏,也不過是遞了張拜帖,叫子侄上門拜訪過,還挑了個趙瑋上朝的時間來,雙方沒有碰上麵,對方就回去了。至於胡將軍,則是從未上過門。所以趙家祖孫待他依舊淡淡的,趙瑋婚禮,帖子是送過去了,對方也送了份中規中矩的賀禮來,卻沒有出席。

胡將軍回京後,做人如此“獨”,興許正中皇帝的胃口,照理說,應該是忠君一派才對。可他最近的行為卻有些曖昧,原因就在於晉陽王有意娶他的嫡長女為正妃,他沒有直接回絕,而是說要考慮。

晉陽王在皇帝受傷後,就一直上竄下跳的。他正妃之位尚未有人,側妃位也沒有冊封,府裏倒是有不少侍妾通房,很可以來幾場政治聯姻,增加籌碼。先前也有不少人家覺得他奇貨可居,有意將女兒嫁他為妻,可上趕著攀附的人家他看不上,有權有勢的人家又不敢輕易冒險,他挑三揀四的,一直沒挑中心水的人選,隻知道傳言說有一個側妃位上有了人,正妃之位還是空缺。沒想到他居然會挑中了胡大將軍的嫡長女,倒也有眼光。

胡將軍隻有女兒,嫡庶共計三人,隻有長女是嫡出。他沒有親生的兒子,倒有個侄子繼承香火,還有自小收養的同袍遺腹子做養子。若他的嫡長女做了晉陽王妃,他就算不願意,也要跟晉陽王綁在一起了。如果晉陽王真有大位之望,這門婚事倒是結得不冤。象胡將軍這種有能力有資曆有戰功的人,被壓在西北多年,好不容易才回京得用,自然不希望將來又因為沒有後台而在仕途上落後於人,所以對權勢頗為看重。他回京後行事處處投皇帝所好,也是為了這一點。

但是眼下晉陽王前程不明,胡將軍不敢輕易允婚,就怕他倒黴了連累自個兒。可若直言拒絕,也許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因此他才會猶豫不決,隻說要考慮。反正他女兒年紀還小,還等得起。晉陽王那邊催促了幾回,倒也不敢翻臉。除了胡家嫡長女,他也許再也找不到一個更合適的正妃人選了。

然而,胡家姑娘本身卻對晉陽王十分厭惡。一來她不喜歡這種明晃晃的政治聯姻,就象把她當成豬肉按秤來賣似的;二來她外家是京城人士,多年來就沒少聽說晉陽王的行事荒唐,沒一個有名份的正妃側妃,卻有一堆小妾通房之類的,庶子女都有好幾個了。胡姑娘也是有傲氣的,寧可嫁個門當戶對的將門子弟也不肯做王妃,給人當現成的娘。更何況她雖是深閨弱女,也能時不時從外家處知道些朝廷上的消息,知道晉陽王的野心極大,會看上她這個剛從西北回來的鄉下丫頭,完全是衝著她老子手上的五萬兵馬來的。問題是這五萬兵馬並不是胡家的私軍,隻要胡將軍被調離現在的職位,他就會變成光頭將軍,她對晉陽王而言也會價值大減。胡將軍卻有可能會因此觸怒君王,使得全家人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就為了一個鏡中花、水中月的後位,胡姑娘認為不值得冒險。

可是胡將軍不容女兒在這種大事上插嘴,他覺得女兒隻要乖乖聽話照他的意思去做就好了。政治上的事,他自會做判斷,用不著小姑娘家操心。晉陽王做的事,當然會讓皇帝不高興,但他受晉陽王的勸說影響,也覺得皇帝立皇長子為儲,隻是權宜之計,等到皇帝傷好了,又或是有了新的皇子,皇長子就沒有用處了。問題是皇帝的傷比外界知道的要重得多,眼下隻是拖時間而已,否則怎會在痛恨皇後行刺於他的同時,還立皇後所出的皇子為儲?這都是不得已,因為他沒時間了!等到他拖不下去時,即使有新皇子出世,也不過是一個奶娃娃,能是晉陽王的對手嗎?皇長子皇次子的生母渾身都是把柄可以做文章,廣平王有眼疾又無意於權勢,到時候除了晉陽王,還有誰能繼任為帝?這事兒隻要保密,風險並不大,甚至可能用不著動用兵力,在朝堂上就能奠定大局。胡將軍認為賭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