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如武漢、南京、廣州熱火,但這並不能否認長沙依然是中國政治和革命的中心之一。
在一間稍顯雅致的茶館裏,臨窗坐著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眼前一盤花生米和一壺茶水,手裏一份《大公報》,他正聚精會神地看著,時不時露出一個無奈的笑。
不管內容是否精彩,就報紙的標題足以謀殺人眼球——《孤膽英雄闖南昌,徒手勇戮孫人屠》,還有一個副標題,“陳天濤南昌勇鬥大軍閥孫督軍生死不明”,署名記者梁詩雅。
不得不佩服梁詩雅的文筆,整個情節被她編排和描繪地如行雲流水,從武漢力辭吳佩孚,南昌城堅拒孫督軍,到飯店瞞天過海,滕王閣上勇鬥孫人屠,情節描述的跌宕起伏,她不惜筆墨地把隻有一麵之緣的陳天濤塑造成了一個不畏權貴的大英雄,在字裏行間不難發現,作為一名記者,她在這篇報道中摻入了不少個人色彩。
這是一個灰暗的時代,也是一個需要英雄的時代,《大公報》憑借其在全國的影響力,關於陳天濤的報道,瞬間便引起了各方的關注。從軍、政、農、工、商,街頭巷尾,無不談論和猜測陳天濤的身份和動機。
有些焦頭難額的吳佩孚,自然也看到了這篇報道,至於內容的真實性,他倒不在意,隻是後悔當初沒有采納陳天濤的作戰方案,堅持了胡堅被動據守的作戰方案,如今長沙丟失,北伐軍第一軍、第四軍與唐生智的第八軍會師,對兩湖壓力就可想而知了。
一旁的胡堅自然也讀到了這篇報道,心裏不是滋味,他也捫心自問,自己之所以不喜歡陳天濤,主要是因為政見不同呢,還是因為這個中夾雜了自己個人的私心雜念?不管是什麼,事實證明,陳天濤對此次兩湖作戰的見解是正確的,甚至他已經預見到了兩湖戰役的徹底失敗。
吳佩孚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他已經經不起再次的失敗了,可奈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長江後浪推前浪,像他這樣的人,最終的結局還是要讓位後來者的,不是他不夠精明,而是時代選擇拋棄了他。
吳佩孚扔下報紙,看了一眼在一旁稍顯尷尬的胡堅問道:“給孫督軍發的電報有回複嗎?”
“卑職讓人一直在電報室候著,沒有見到孫司令回電。”胡堅略微調整了一下心情說道:“按目前態勢,卑職懷疑孫司令有坐觀虎鬥的意思,應該不會幫咱們了!”
“這個我不是也沒有想過,隻是,目前我們隻能寄望於孫督軍的援助了,他真要坐山觀虎鬥,我們戰敗後,下一個輪到的就是他了。”吳佩孚無奈地歎了口氣。
“但願孫司令能夠看得清這個中的道理。”胡堅說道。
沉默了好一會兒,吳佩孚似乎也想通了,對著胡堅道:“無論如何,要爭取孫督軍的援助,但我們也要做好一拚的準備。”
胡堅也許有些內疚,堅定地說道:“請司令放心,卑職就是肝腦塗地,也要保護好武漢。”
說著,胡堅來到地圖旁,指著地圖對吳佩孚說道:“卑職已重新調整了部署,在賀勝橋、定泗橋等防線,布置了重火力,敵人想從這裏經過,那得問閻王爺是否打瞌睡。”
吳佩孚不置可否,隻是點了點頭,“你再去催問一下電報室,看看孫督軍是否有回電。”
胡堅離開後,吳佩孚不由把目光又盯上了桌麵一旁的報紙,他有點想念陳天濤了,後悔讓他離去,報紙裏最後說陳天濤殺死孫德生的一瞬,也從滕王閣頂層掉入了贛江,看來也是凶多吉少,不免有些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