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楊氏族譜(1 / 2)

傍觀的張士誠暗自高興,在他認為,楊完者一直是他的心腹之患,欲除之而後快,而此時借朱元璋之手除之正是他求之不得的好事!

“至正十八年,達識帖睦邇命楊完者出兵浙東,張士誠出兵淮南。楊完者以部將楊通泰、楊通知、李才富、肖玉率主力分四路開赴浙東,自己則坐鎮杭州。

張士誠佯裝率兵十萬與朱元璋作戰,暗中卻屯兵杭州城附近,當探知苗軍已出兵遠征,即迅速調集兵力攻擊杭州,以達識帖睦邇為內應,圍攻楊完者。

楊完者戰敗,自知命數已盡,遂一再叮囑楊通泰、楊通知,元朝不可信,應早作打算,同時含淚哀求看往日情份照顧老母。

說完便要楊通泰率殘部盡快突圍以保存實力,待屬下一走,楊完者與其兄伯顏雙雙自縊身亡……

“不久,楊通泰、楊通知得悉楊完者已死的惡噩,苗軍群情激昂,即率軍回杭州征剿張士誠,張聞風潛逃。

元順帝也認為此事有點過份,為了平息‘杭州之變’,安撫苗軍,順帝贈楊完者為潭國公,諡忠湣,贈伯顏為衡國公,諡忠烈。但這並不能平息苗軍的氣憤,他們紛紛倒戈歸附朱元璋,從而加速了元朝的滅亡。

“多年後,當朱元璋君臨天下,楊通泰、楊通知等苗軍自知失去了作用,為避免兔死狗烹之災,紛紛解甲回到都梁城步縣老家。

回家後他們湊份子給了楊完者母親一筆銀錢,稱是兒子的孝心。老人問楊完者為何不回家?楊通泰說,自古忠孝難得兩全,完者在朝中做官為萬民謀福,暫時回不了家。

以後每隔一段時間大家相約給老人送銀子,每次都說是楊完者寄回來的。洪武七年,楊母去世,楊通泰、楊通知披麻戴孝送老人歸山,將昔日沙場上對主帥的承諾變為事實……”

故事聽到此處,蔣興和噓唏不已:“楊通泰、楊通知還真是講義氣!”

“他們敢不講義氣嗎?沙場上刀來槍往,如果不講義氣、不生死相依,各顧各,到最後隻會成為敵人刀下鬼,哪裏還能打勝仗?就像我,敢對您不忠嗎?”

“這個故事不錯,不過好像隻說了一半吧?”

“老板果然是行家!話說若幹年後,南方有一個頂級盜墓高人,此人在尋找藍玉父親墓時誤打誤撞發現楊完者家的墓,可惜盜墓高人命簿,未及動手就一命嗚呼了,後來他的徒弟、同夥繼承衣缽——他的徒弟、同夥萬萬沒有想到,打開後卻是一個空墓。

“盜墓高人的徒弟沒有灰心,他從空墓殘留的遺物中發現一塊寫有楊通泰、楊通知的殘片,順著這條線索找到了楊氏兄弟的後人,還偷出一套族譜。

正是那套《楊氏族譜》和楊家後人的囗述讓他確證了那個空墓正是楊正衡夫妻合葬墓!”

聽到此處,蔣興和的心懸了起來:“楊正衡的墓會不會也被盜?”

“我想盜墓高人的合夥人也會有這樣的擔心,我認為沒有必要!族譜上隻有楊正衡夫妻生卒生月和夫妻合葬這兩點記載,並無墓葬地點。

據楊氏後人楊長壽說,負責送楊正衡屍身歸鄉的是楊通知,他們一行有百餘人,回到蔣家坊鎮又請了數十名石匠,竣工後石匠無一生還,那一百餘名苗軍也隨楊通知回到戰場,也是非死即散。”

“這麼說隻有楊通知曉得楊正衡的墓址?”

“正是,連楊通泰都不知道!”

“那麼楊正衡夫人的墓被盜又作何解釋呢?”

“很好解釋,前麵已經說了,楊完者母親是楊正衡死去多年後由楊通泰、楊通知安葬的,那時他們已解甲歸田,楊家風光不再,不可能有多少陪葬,因此在安葬時沒有必要保密,知道的人肯定不少。

楊正衡墓則不同,要想知道他的墓址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楊正衡下葬時在現場;第二,看過《楊氏族譜。楊正衡支係》。

具體說到盜墓高人的徒弟,他本來是不具備這些條件的,是他的師父在尋找藍玉爺爺墓時誤打誤撞有了第一個條件,盜墓高人的徒弟在此基礎上聯想到《楊氏族譜》,這才有了老板聽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