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老化(1 / 2)

其實,這幅《秋林行車圖》已經仿的夠好了。

至少,蘇溪亭都沒能看出破綻來。

但是,我總擔心出問題。

因為我覺得外資銀行雖然相比國有銀行靈活許多,但是在規避風險上,不是應該更嚴苛才對嗎?

所以,如果能更好,那當然要追求極致了。

我想讓這幅畫舊的更自然一些。

所以,就用強紫外線照射,加速老化。

這是種相對真實的老化,不是那種做出來的表麵的老化。

古董做舊,老化自然是最核心,因為這是最容易被人看出破綻的地方。

就算是門外漢,也會說一句,這東西看著不像老的,新的吧?

而字畫相對其他古董,老化更難一些。

但是再難,也是難不倒做假的人。

很多字畫進行老化用的是煙熏。

燒木柴、稻草,甚至長期放在鄉下廚房,吊得高高的,讓油煙熏舊。

這種方法非常直接,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出來比較好的效果。

但是這種方法最大的破綻在於味道,有煙熏味。

雖然會有很多去味的方法,但是就如同熏肉一樣,你再怎麼去,都還是有味道。

因為這種味道已經深入到了畫麵的每一個地方,包括紙張和筆墨顏料。

這樣方式做出來的字畫在經驗豐富的鑒定師麵前一定是逃不過他的鼻子的。

所以,真正的作舊大師是不屑於用這種手法的。

但是話說回來,古董行裏,市麵上,這種做舊的字畫卻是最多的。

騙的不是大藏家和老藏友,騙的是那些想撿漏,想一夜暴富的人。

我將畫罩上紙箱,打開紫外線燈之前,我用一個小加濕器將紙箱裏加濕了六分鍾。

加濕隻能一小會,主要是將紙箱裏的空氣加濕。

為的是,紫外線燈打開照射字畫進行老化時讓字畫不會太幹燥。

現在很多字畫做舊都學會了進行長時間光照,或者和我一樣進行強紫外線照射。

但是,這樣做的破綻在於,和自然老化的字畫相比,過於幹燥。

過於幹燥就會表現在,畫麵毫無光澤,看上去枯澀。

真品字畫,經過幾十數百年的流傳,畫也許會破敗,甚至腐朽。

但是筆墨上會有古樸的光澤,這就如同金石瓷器身上的包漿一樣,這是時間留下來的特有痕跡。

我用加濕器將空氣加濕,這種方法是我在讀研究生的時候根據博物館恒溫恒濕修複文物的的條件想到的。

而且,我還在實驗室裏做過實驗,成功得出了相關數據。

其實,這個實驗,我本來都寫好了論文的,但是還沒來得及發表,我就退學了。

在照射紫外線的時候,將空氣加濕。

為的是模擬時間和環境的變化。

空氣時而濕,時而幹,方才能夠讓物件留下自然的變化。

但是,濕度的設置要掌控的極為精準,太過了,會在字畫上留下痕跡,甚至水漬。

太少了,自然就會達不到效果,字畫一樣會幹澀。

加濕器是那種小型的可定時的加濕器。

初始是加濕六分鍾,然後每半小時,加濕一分鍾。

設置好加濕器,打開紫外線燈,蓋好紙箱防止紫光外泄。

然後,就可以下班了。

明天一早過來看效果就好了。

這一天是蘇沫和銀行約好的送古董去鑒定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