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這四幅畫(1 / 2)

二十一幅畫,分兩類先。

一類十七幅,這是贗品。

一類四幅,這是真品。

“程先生,這邊十七幅畫,悉數都是仿的。我這個判斷,應該沒問題吧?”

我看著程巨森,說話聲音不大。

而程巨森隻是微微皺眉,也不說是,也不說不是。

我接著說,“還是剛剛那句話,對於花老板的畫廊來說,真的贗的都能收。這些仿品,有的仿的還是很不錯的,裝裱也好。可以當比較高級一點的工藝品去賣,大概一幅小一萬。有的,仿的一般,賣個一兩千吧。”

我這話當然說的有點誇張了。

其實,好幾幅仿的不錯的,如果花蕊能當真品賣出去,那就是大幾十萬一幅的。

就算當仿品賣,按她的畫廊賣給那些大老板的價格,賣個五六七八萬,那是妥妥的。

當然了,反過來,說有的一般,其實是在照顧程巨森的麵子了。

其實呢,這十七幅畫當中有幾幅就是古玩街地攤貨的水準,大概兩百塊一幅。

我不知道怎麼就跑到這麼奢華先進的私人藏室來了。

不過,這也正是人家程巨森為什麼要悄咪咪的找花蕊過來收東西的緣故了。

這些對於大藏家來說,可都是上不了台麵的醜事。

“所有十七幅仿品,按平均五千塊一幅,一共,八萬五,您看如何?”

十七幅畫,八萬五?

您看如何?

任誰心裏也不痛快。

不過話說回來,古董這行就這樣。

真的假的,天差地別。

所以,還是那句反反複複說了無數遍的話,沒眼力別進這一行。

傾家蕩產的案例比比皆是。

程巨森點點頭,對這個價格他沒意見。

其實有意見,他難道還會跟我和花蕊討價還價幾千塊錢不成。

“那,這四幅畫呢?”

程巨森看向了另外四個錦盒。

“這四幅都是真跡。”

我說著話隨手就將四個錦盒裏的畫軸都拿了出來。

“不過價值也都談不上太大。不過既然是真跡,那就一件件先看吧。”

我說完就先展開了第一幅卷軸。

這是一幅書法。

作者翁同酥。

行書八言。

為:種德收福,俾爾熾昌。

落款:翁同龢。

鈐印:翁同龢印、叔平

翁同酥就不用我介紹了,光緒皇帝的老師,著名政治家,也是不錯的書法家。

這八個字寫的還算不錯,不過,應該是應酬之作,沒能充分體現翁同酥的書法水平。

所以,這幅字用來收藏,價值不大。

也因此,才會拿出來出清。

按市場價估的話,大概在十萬左右。

我把這幅畫的大概情況跟程巨森講了一下,我給報了個七萬五。

他沒說什麼,我就收起畫軸,繼續往下。

第二幅,展開來。

這是一幅立軸水墨。

吳麟的《蕉扇圖》。

畫,僅僅為一葉蕉扇。

題識為:裁蕉成箑喜雨作歌。兼旬梅熟雨初歇,蒸人濕氣積為熱,久坐苦無卻暑方。曷由揮靈風生席,廣州蒲葵野外稀。況與紈扇爭圓潔,不能羨彼白羽鮮。空嗟矰繳機心宅,何如此蕉自卷舒。窗間伴我倦遊客,新葉留陰故葉老。任意擷取裁為箑,冷然不事禦風行。爽我毛發忘其拙,更倩老筆補為圖。長歌題就字猶碧。成化四年春三月,吳麟。

吳麟,不是什麼大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