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多餘(1 / 2)

其實說實話,眼前這件青花碗雖隻是個精品的做舊。

但差點就讓我打眼了!

不是我眼力最近下降了,而是我在心理上掉進了這賣家精心挖好的坑裏去了!

還好,我梅九也算是個挖坑的高手了。

再加上我的眼力,隨便一比,這青花碗便就現了原形了。

這一比,我首先發現的就是這眼前的實物,並不是鑒定機構官網上的照片。

而一旦讓我發現了這個問題,我再看這眼前的實物青花碗。

不禁就發現有破綻了,而且突然之間就變得十分明顯起來。

當然了,並不是那破綻就自己主動明顯起來,而是心理作用,而是自己的關注力更集中的緣故。

比方說,這青花碗上的紋飾明顯就太過工整精細了,不符合明朝瓷器應該有的特征。

收藏瓷器的藏友中流傳一句話,叫,粗大明。

粗大明,隻是個籠統的說法,意思就是明朝的瓷器相對較為粗糙。

關於粗大明,我這裏多說兩句。

粗大明這三個字流傳到民間,很多半桶水的藏友就奉為珍寶,以此為鑒定明朝瓷器的標準。

他們理解的就是明朝瓷器製作粗糙,尤其在畫工上。

但實際上,對粗大明這三個字的理解不能簡單為製作粗糙。

正確的解讀應該是自然流暢,富有更加濃烈的藝術氣息,不拘泥於形製。

再回到眼前這件青花碗,明宣德的。

器型沒問題,青花紋飾粗看也都符合。

不過呢,畫片紋飾看著不精細,但是仔細看每一筆的線條,運筆速度均勻流暢,透露出一股細致來。

這運筆跟真正明朝匠人的筆比起來,速度慢了。

有點細描慢繪的感覺。

而且,這青花碗的紋飾不經意間還隱隱透出一點怪怪的風格,讓我看著很是難受。

我雖一時不敢確定這風格是什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碗是贗品。

所以,我不禁放下手上的青花碗。

“李老板,您確定沒拿錯東西?”

那李老板被我問的一愣,“什麼意思?難不成這青花碗是贗品?”

我是隨手就轉過了電腦屏幕。

“是不是贗品先不說!這碗,跟檢測機構檢測的不是同一件。”

“啊?!”這李老板是聽得叫了起來,“不可能吧?”

“您自己看。”我說著話用鼠標放大照片,然後用手指點了點照片。

那李老板一邊看電腦照片,一邊拿起青花碗,兩相一對照。

“嘶!是不一樣啊!難不成……不應該啊!”

這家夥是自言自語,然後自己拿著那青花碗仔仔細細看起來。

看了半天,這家夥不禁放下青花碗,看著我試探起來。

“我看著這碗沒問題啊!梅總,我一進來就說過,別信檢測,那玩意不靠譜。”

我聽得不禁笑了起來。

“靠不靠譜我們另說,但是,為什麼這碗被掉包了呢?李老板,你不覺得奇怪麼?單憑這一點,你這碗我就不能收了。”

其實呢,我本來可以跟他說一說這碗的破綻在哪裏。

但是,人家都認定這碗是真的了,連檢測都不信了,我再說什麼都是白費口舌。

所以,我直接一句這碗被掉包了,不收。

這家夥沒說話,再次拿起碗研究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