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完整展開這張紙,第一眼看到落款不禁傻眼了。
畫,名為《九秋圖》。
落款竟然是:九秋秋字古。九十三歲白石。
畫上落有兩個印章:悔烏堂、白石
我是看的眼珠子都要不轉了,心想,這是齊白石的畫?
我趕緊先看了一下四周,發現沒人關注我,工作人員都在看自己的手機。
而這個時候,正是午飯過後休息的時間,展區內幾乎沒幾個人在看東西。
所以,我是趕緊將這幅畫略微攏了攏,放低身姿研究起來。
難怪,我剛剛看這畫的時候有種大師的感覺呢!
這畫,如果是仿的,說實話那也是高水平的臨摹之作。
換成是賣苗養苗的人,買回去裝裱做舊後,這幅畫定然能有大空間。
這,是個好苗子!
不過,我仔細研究了一下,發現這幅畫並不是苗,竟然是真的。
但是呢,唯一讓人感覺不舒服的是,這畫落的兩方印有點讓人感覺太隨意了。
那方標識性的“白石”印用的有點不太清晰。
而那方“悔烏堂”則更加的讓人感覺沒落對地方,有點隨意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這兩方印的問題讓這幅畫就淪落到如此地步了。
小武收起手機見我在認認真真研究一張發黃的破紙,就奇怪的問了一句。
“撿到寶了?”
我不禁小聲將這幅畫的情況跟小武大致講了一下。
“不會是個坑吧?故意做成這樣,然後晚上舉牌的時候就有人跟著托價,到時候讓你花個幾百萬上千萬的往裏麵衝。”
“坑?”我不禁搖搖頭,“我是沒看出破綻來,如果這是仿的,那就絕對的絕品級了。”
“你都沒看出來?”小武不禁笑了起來,“那就不是坑了。因為你小九爺都不看假的東西就算是仿的那也是真的,完全沒必要拿到這裏來玩這種小把戲了。直接拿去拍賣行上拍就行了。”
小武說的很有道理,的確如此。
“哎,我問一下,如果是真的,這張紙值多少?”
我略微思索了一下,這幅畫長約一米八,寬約六七十公分,差不多十個平尺多。
如此尺幅,按目前齊白石的市場行情,再加上這幅畫的水平,我估價大概在三千八百萬左右。
這一估價說的小武是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你是說這張紙是從別的畫軸裏掉下來的?”
我點點頭,拿起剛剛看的那幅畫指給小武看,“就是這畫裏麵。”
“我去!當真撿漏啊!這畫豈不是沒有編號的,那晚上拍的時候是不是也沒這件呢?”
這個問題很是現實,我一聽這話不禁就觀察起這幾筐書畫上的編號來。
我發現跟其他單獨展陳出來的古董有名有姓有編號不同,這些筐子裏的書畫都是無名無姓無編號的。
當然了,也不是沒編號,而是在筐子上統一給了編號。
“嘶!”我看的一臉懵逼,“不會是到了晚上這一筐作為一個編號打包拍吧?”
“哎!很有可能哦!你不看看這都是這麼爛貨玩意!”
“小武,你去問問那邊刷手機工作人員,是不是這樣,我把這畫給原樣藏起來。”
小武點點頭轉身去找工作人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