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鬼門開。
暮色西陲,洛陽西北的新安小鎮,忽然有悠揚的鍾聲,自鎮子某處遠遠的飄蕩開來。
鍾聲三長兩短,這是喪鍾。
鍾聲響三次,代表天地人,響兩次,代表死亡。
每當喪鍾敲響時,就是要告知天地,讓生者讓路,為亡靈開道。
有一支送葬隊伍,正抬著一副上好的金絲楠木棺材,往鎮外走去。
“陰魂開路,生人勿近,起靈嘍!”
身穿八卦道衣的陰陽先生,抓起一把紙錢拋灑向空,吹鼓手奏起了喇叭,身後六個漢子不聲不響的抬著一口楠木棺材,跟在陰陽先生身後。
再後麵,是一群送葬的隊伍,男女老少都有,孝子捧著靈頭旛,在前麵三步一磕頭,後麵人群裏更是一片悲泣哭聲。
街上冷冷清清的,連一個人也看不到,似乎都在為這送葬隊伍讓路。
隻是在昏暗之中,分明能夠看到那楠木棺材上麵,戴了一朵碩大的紅花,觸目驚心。
出殯的時候,棺材上麵插著一朵紅花,這到底是什麼風俗?
白色的紙錢,在夕陽最後的餘暉下漫天飄灑,送葬隊伍很快來到了鎮子口。
但就在這時,卻有兩個七八歲的孩童在前方玩耍嬉戲。
送葬隊伍已經越來越近,兩個孩子卻渾然不覺,還在玩著捉迷藏,其中一個遠遠跑開,另一個站在原地,雙手捂著眼睛,還在那裏數數。
“一、二、三、四、五、六……”
但送葬隊伍是不能停下來的,一旦停下就預示著會有不吉利的事情發生。
眼看就要衝撞到一起,忽然,路旁搶步走出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攔在了隊伍前,一把將那個孩子拉了過去。
“幹什麼,作死麼?”
隊伍前方,一個披麻戴孝的中年人怒喝道,送葬隊伍被迫停了下來。
這時候,孩子的母親也跑了過來,把孩子拉到路邊,輕輕拍打了兩下,低聲罵道:“你這倒黴孩子,戴了紅花的棺材不能看,趕快走!”
那中年人氣衝衝地瞪了年輕人一眼,送葬隊伍繼續前行。
看著隊伍遠去,那孩子的母親才抬起頭,打量了一下年輕人,點頭道了一聲多謝。
這年輕人看著麵生,不是鎮裏的,而且他的身上背著一個木頭箱子,箱子上麵掛著一把老式的剃刀,手裏還拿著一個鐵器,看起來是兩根鐵條,一頭燒焊成把手,另一頭微微張開,大概一尺多長,怪模怪樣的。
這身行頭,似乎像是過去老輩走街串巷的剃頭匠。
但是現在這年月,還會有年輕人幹這一行嗎?
年輕人很有禮貌的笑了笑,問道:“這戶人家出殯,為什麼要在棺材上戴一朵大紅花?”
那女人沒敢吭聲,等送葬隊伍走過去了,才低聲說道:“我們這地方有個規矩,凡是橫死夭折的人,棺材上就得戴個紅花,說是辟邪,而且出殯的時候,街上不能有人看,看見了就等於是撞了邪。”
年輕人又問道:“剛才那個中年人是誰,死的是他什麼人?”
“那是鎮上的首富,姓蔡,家裏經營著好些生意,死的是他小兒子,九歲多了,那孩子從小就體弱多病,算命先生說怕是活不過十歲,結果昨天吃東西的時候,莫名其妙就噎死了。”
年輕人點了點頭,回身望著送葬隊伍遠去的方向,忽然伸手在虛空中抓了一把,然後放在鼻子下麵聞了聞,隨後淡淡地說了一句。
“那孩子,沒有死。”
說了這句話,他便邁步跟在送葬隊伍的後麵,向鎮外走去。
一邊走,他一邊拿起一根鐵棍,在另一手的兩根鐵條裏撥動,於是那東西便發出了“錚錚”的聲音,遠遠傳開。
半個小時之後。
送葬隊伍來到了一片半山腰,這裏早已挖好了坑,準備將棺材裏的孩子下葬。
十歲的孩子夭亡,是不能進祖墳的,甚至都不應該用棺材盛殮,許多地方的習俗是用草席裹起來埋掉,但不能留墳頭,也不能留碑,不能葬在高地,要選擇偏僻低窪的地方,或者直接丟棄在亂葬崗。
但蔡家是鎮裏的大戶,自然舍不得孩子的遺體暴露,所以還是準備了頗為正式的葬禮。
“抬棺入土,下葬了!”
隨著陰陽先生一聲長喊,那幾個漢子將棺木放下,便要開始移入墳坑內。
正常來說,抬棺材的都得是八個人,有個專業的稱呼叫做抬棺匠,民間又稱為“八仙”,這是有規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