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不用的東西,趙向秋能放空間的放空間,不便放空間的,全進櫃子或打包放好,免得沾灰。
省裏、縣裏、公社獎勵的搪瓷盆、暖水壺等物資,趙向秋各留下兩個,其餘的送給趙母、趙向春和趙向夏他們。
晚上,趙母喊大家去她那邊吃團圓飯,趙向冬一家也回來了。
吃飯前,趙母偷偷塞給趙向秋、趙卓妍每人一個很厚的紅包,不容拒絕的那種。
趙向秋事後打開看了,裏麵有200塊,兩個紅包就是400塊,再加上給趙裕繁、趙裕琇的,老人家存的一點家底,估計拿了大半出來。
等在京都安頓好了,再好好回報他們......
趙向冬給了趙卓妍、趙裕繁、趙裕琇每人一個紅包,裏麵包了50塊錢。
單獨給了趙向秋一個稍厚點的紅包,裏麵放了100塊。
趙向冬為了感謝趙向秋當初幫忙找工作,說話算數,每月把工資的一半給她。
可趙向秋平日隻要到公社,就會給她家送糧送菜,過年還給孩子發大紅包,算起來還是自家占了便宜。
現在老姐要去上大學了,一年見不到兩次,趙向冬還挺不舍的,把三個孩子交給宋哲遠照看,她則跟著趙向秋同進同出,再次當了個小尾巴......
趙向秋什麼都沒說,全都由著她,自己要幹什麼事,還喊她幫忙。
兩人像極了小時候一起玩耍、一起幹活的樣子......
林小玉同樣給了去京都上學的四人紅包,裏麵各包了100塊錢。
吃住都是家裏的,她和趙向年的工資幾乎沒怎麼用,全都攢著在,不缺錢。
吳招娣、朱小蓮也私下給了趙向秋、趙卓妍紅包,各包了100塊錢,家裏有幾千塊的存款,包括孩子有今天的成就全是他們大姑的功勞。
一點紅包聊表心意,等孩子們有出息了,再回報她......
趙裕榮、趙裕璟將埋在趙向秋家的罐子挖了出來,把裏麵的300塊錢全送給她。
趙向秋沒要,讓他們自己留著,下半年上大學的時候花。
兩人拗不過趙向秋,隻好將錢再次存起來,想著上大學後再給他們大姑買點好東西......
從趙家村到省城坐火車,若自己去,需要拖拉機、汽車、公交輪流轉換,折騰下來要大半天的時間。
於耀國不想趙向秋辛苦,讓趙裕祥開車送他們去省城火車站。
出發前,趙向秋把家裏的自行車送給了趙向年,方便他去學校。
縫紉機和手中的地方票全給了趙母,讓她盡快花了,免得過期。
錄音機和複習資料等全部送給了趙裕璟、趙裕榮。
還給趙母留了幾個裝了100塊錢的紅包,等趙家其他三房考上大學的孩子去上學時,幫忙轉交給他們。
趙向秋怕現在給,他們不收......
趙母知道趙向秋不喜歡欠別人的,讓她放心去學校,其餘的不用操心。
趙向秋的行李很簡單,一個捆紮好的被子,一個帆布包,一個網兜,裏麵裝著搪瓷盆、暖水壺、茶缸、毛巾等小東西。
趙卓妍也是這個標配。
大家開學都是大包小包的,她們啥也不帶,容易惹人懷疑,隻能象征性的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