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戰打完了,兩人也退役回家了,士忠哥說打戰打太久了,他也不知道自己家在哪裏了,所以就和秀芳姐來到了這裏。”
“秀芳姐的父母也對士忠哥的到來很是高興,過了段時間後,打算讓秀芳姐和士忠哥結婚。”
“隻是,就在結婚的前幾天,國家開始召回退伍軍人,士忠哥也主動響應國家的號召。”
“而秀芳姐也持支持態度,在臨走前,士忠哥讓秀芳姐等他回來,他保證他一定會回來的。”
說道這裏,劉壽鵬歎了一口氣道:“可惜,秀芳姐沒等到他回來,自己就先走了。”
聽到這裏,李新宇和張揚的心不由得一痛,馬上問道:“那秀芳姐是怎麼走的?”
劉壽鵬道:“她操勞過度走的。”
“當初後溪村特別窮,而且大部分的人大字不識一個,基本都是文盲。”
“秀芳姐回來後發現這個問題,正好她在部隊的時候學過認字,所以就向村長提議由她來教村裏的孩子認字。”
“村長一聽有人要教大家認字,那自然高興不已,通過大家的表決,把祠堂騰出一些位置出來,讓秀芳姐教大家認字。”
“我當初也是秀芳姐教的,不然我現在都大字不識一個。”
“但是由於村裏來學習的人太多了,秀芳姐每個人都教的很認真,每天都要檢查所有人的學習進度,自己基本沒什麼時間休息,最後還是累倒了,沒過多久就走了。”
“後來士忠哥回來的時候,發現秀芳姐走了,大哭了一場。恢複平靜後,就以秀芳姐的丈夫自居,同時也盡心盡力的伺候著秀芳姐爸媽,秀芳姐爸媽也認下了這位女婿,從此士忠哥就在這裏定居了,這一住,差不多快五十年了。”
李新宇又問道:“那老人家捐款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啊?”
“這個是從秀芳姐爸媽走了之後就開始了,他說在部隊的時候,秀芳姐最渴望的就是讀書認字了,同樣也希望以後國家所有的孩童都有讀書認字的機會。”
“所以在秀芳姐父母走了之後,士忠哥除了留下自己的生活費,剩下的錢全部捐了出去,直到現在。”
“他現在還在捐。”張揚情緒有些低落的問到。
劉壽鵬點了點頭道:“是的。
劉壽鵬又繼續說道:“要說起來,我們村很多孩子能讀上書,士忠哥有很大的功勞。”
“當初他回後溪村的時候,是他組織大家一起建學校的,然後去鎮上各個部門到處跑,到處申請,還把他退伍金拿出來全部用來建設學校。”
“最後跑了好幾個月,上麵終於批了在後溪村、古雲村、牛角村的交界處建一座學校。”
“當然,上麵也隻批了一部分資金,剩下的都是士忠哥在三個村子裏到處跑,磨破了嘴皮子到處勸說們捐一點。”
“這讓我們三個村子更早的建起了學校,孩子們也更早的能在村裏讀書,不像其他村子,孩子想讀書就必須到鎮上去讀。”
“田大叔真的有義之士啊。”李新宇感歎了一句,隨後又對一星期之前的事更加愧疚了。
“是啊。”劉壽鵬點了點頭道:“我們村的八零、九領後每次回來都會帶點水果、保養品給他,有的人還會留個三五百塊錢給他。但他除了留下自己需要的,剩下的全部捐給貧困山區的孩子作為助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