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主動權(1 / 2)

??四月二十七日,馮承乾派出的偵察艦發現了大艦隊,隻是在兩百多公裏之外。

??漢密爾頓不是笨蛋,知道公海艦隊已經進入北大西洋,而且一路上遭遇了大批德艦,讓他立即想到,公海艦隊的首要目的肯定是打垮大艦隊。因此,漢密爾頓知道,決戰已經在所難免了。

??隻是,漢密爾頓並不希望在這個時候與公海艦隊決戰。

??原因很簡單,大艦隊絕對打不過公海艦隊,至少在與美國的大西洋艦隊會合前,不是公海艦隊的對手。

??漢密爾頓的目的也很簡單:首先與大西洋艦隊會合。

??問題是,馮承乾會給他這個機會嗎?

??這個時候,大艦隊的問題暴lu出來了。

??在漢密爾頓手裏,除了三艘戰列巡洋艦,就隻有三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的速度較快,而在馮承乾手上,除了六艘戰列巡洋艦,還有四艘“拜仁”級戰列艦擁有不亞於對手的最高航速。

??也就是說,比速度,大艦隊不是公海艦隊的對手。

??退一步,即便漢密爾頓讓高速主力艦聚在一起,也打不過公海艦隊的高速編隊。

??事實上,公海艦隊也不是沒有弱點。

??最大的弱點就是,到四月二十七日的時候,四艘“拜仁”級的油艙裏隻剩下了不到八百噸燃油,隻夠全速航行不到一千海裏。也就是說,如果大艦隊繞過大圈子,並且集中全部高速主力艦,跟公海艦隊進行“長跑比賽”公海艦隊肯定會敗下陣來,馮承乾將被迫放棄追擊大艦隊。

??可惜的是,漢密爾頓並不知道這一點。

??顯然,這是一個嚴重失誤。

??以當時的情況,漢密爾頓完全應該想到,公海艦隊的那些主力艦已經沒有剩下多少燃油了。原因很簡單,在確認公海艦隊沒有走英吉利海峽之後,就可以根據公海艦隊出港的時間大致推算出,公海艦隊的巡航速度不會低於十八節,比經濟航速高了六節,燃油消耗率遠超過正常巡航。

??這個失誤,讓漢密爾頓做出了一個極端錯誤的決定:衝擊公海艦隊。

??按照他的判斷,如果大艦隊髏行衝擊,公海艦隊肯定會按照他的方式,把高速主力艦集中起來使用。

??漢密爾頓的判斷沒有錯,馮承乾確實是這麼做的。

??在離開威廉港之後,馮承乾就把四艘“拜仁”級戰列艦與三艘“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編在一起,組成了高速追擊編隊,三艘老式戰列巡洋艦則與輕巡洋艦組成偵察編隊,其餘速度較慢的戰列艦組成主力編隊。

??雖然沒有帶上另外三艘戰列巡洋艦,馮承乾的優勢也很明顯。

??二十七日夜間,漢密爾頓在收到了偵察巡洋艦發回來的電報,得知公海艦隊就在北麵大約一百公裏外之後,他對大艦隊的編製做了調整。三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與三艘戰列巡洋艦組成快速突擊編隊,其餘十一艘戰列艦組成主力編隊,偵察任務則全部交給了輕巡洋艦。

??編排好艦隊後,漢密爾頓就率領快速突擊編隊脫離了主力編隊。

??嚴格說來,漢密爾頓的編排方式沒有錯。

??問題是,他做錯了一件事,即主動去挑釁公海艦隊。

??以當時的情況,大艦隊最大的問題,不是快速編隊與主力編隊不如對手,畢竟這兩支編隊的戰鬥力差距都極為有限,前者是六比七、後者是十一比十二,真要打起來,將由運氣決定勝負。

??真正的差距,在偵察編隊上。

??馮承乾特意留下了三艘戰列巡洋艦,就是為了加強偵察編隊。在這個時代,偵察主要依靠戰艦,而不是飛機。但是不管在任何時代,準確掌握戰場信息,並且及時獲取信息,都是獲取勝利的關鍵條件。

??漢密爾頓隻派輕巡洋艦執行偵察任務,絕對不是由戰列巡洋艦領隊的偵察編隊的對手。

??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如果換成馮承乾,肯定會設法避開公海艦隊,而不是讓快速主力艦去挑戰公海艦隊。

??可惜的是,漢密爾頓並不這麼看。

??按照他的安排,主力編隊繼續向西航行,快速突擊編隊則轉向北上,為主力編隊突破公海艦隊的攔截創造機會。

??馮承乾會考慮不到這一點嗎?

??在離開威廉港之前,馮承乾就想到,如果大艦隊出港迎戰,肯定會設法與已經恢複了戰鬥力的大西洋艦隊會合,而且會主動前去會合,不然大西洋艦隊將孤軍深入北大西洋,成為公海艦隊的獵物。當時,馮承乾就想到,大艦隊在快速主力艦上沒有優勢,因此漢密爾頓很有可能選擇突圍。說得簡單一些,就是用最快速主力艦引開公海艦隊…讓那些航速較慢的戰列艦殺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