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當時顧祝同也錯誤判斷了局勢。
他讓攻擊機群直接飛往偵察機報告的海域,而且首先讓部分護航戰鬥機向北搜索,就是認為美軍第71艦隊很有可能在暴露之後轉為向北航行。這樣一來,顧祝同就理所當然的認為美軍的防空戰鬥機應該在攻擊機群應該在艦隊的前方活動,因此攻擊機群進入的時候,正好避開了美軍的防空戰鬥機。如果能夠在突破之前避開防空戰鬥機,自然就沒有必要安排太多的護航戰鬥機。
道理很簡單,隻要攻擊機群進入了艦隊的防空火力網,在防空戰艦上的高射炮投入戰鬥之後,護航戰鬥機與防空戰鬥機都難以發揮作用,因為雙方的飛行員都不會貿然進入高射炮的打擊範圍。
實際情況與顧祝同預料的恰恰相反。
一點過十分,向南飛行的攻擊機群發現了第71艦隊,準確的說是遇到了在第71艦隊北麵活動的四架f-6f。
當然,五分鍾前,美軍防空戰艦上的雷達就探測到了攻擊機群。
結果就是,攻擊機群在向第71艦隊逼近的時候,美軍的防空戰鬥機已經趕到。雖然十二架原本準備執行轟炸任務的十二架戰鬥機立即丟掉了炸彈,轉而執行護航任務,但是護航戰鬥機的數量依然遠少於防空戰鬥機。
為此,俯衝轟炸機在突擊的時候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根據中國海軍的作戰記錄,在突破防空戰鬥機的攔截網的時候,至少有七架俯衝轟炸機被擊落,四架被擊傷,此外還有十一架提前丟掉了炸彈。也就是說,四十八架俯衝轟炸機中隻有二十六架成功突防,概率不到百分之六十。
可以說,這個比例非常低。
如果當時另外十二架戰鬥機沒有去執行搜索任務,那麼俯衝轟炸機的突防概率肯定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所幸的是,在這個時候,八架北上搜索的戰鬥機趕到了。
可以說,如果不是這八架戰鬥機及時趕到,那麼俯衝轟炸機的突防概率恐怕會降到百分之四十以下。
顯然,如果隻有二十架左右的俯衝轟炸機成功突防,那麼重創四艘小型航母的概率就會非常低,最多隻能確保重創其中的兩艘。也就是說,在攻擊結束之後,第71艦隊就能獲得反擊機會。
當然,這也影響到了顧祝同的決策。
一點十五分左右,顧祝同就收到了攻擊機群的報告,得知攻擊行動並不順利,第71艦隊的防空力量極為強大,遠超過了之前預料,大部分俯衝轟炸機要麼被擊落、要麼提前丟掉了炸彈、要麼被驅散了。雖然攻擊還沒有開始,而且還有二十多架俯衝轟炸機成功突防,但是重創第71艦隊的可能性並不大。
言外之意,就是得盡快組織發起第二輪攻擊。
問題是,第31艦隊還有別的俯衝轟炸機嗎?
當然有,這就是執行完偵察任務的那十六架俯衝轟炸機。
在十二點半左右,這些偵察機就回到了第31艦隊。更重要的是,這些俯衝轟炸機在降落到航母上之後,卓宇凡就令其做好起飛準備,並且裝好了燃油,隻是沒有讓航空勤務人員掛上炸彈。
收到攻擊機群的報告,顧祝同沒有遲疑,立即命令十六架俯衝轟炸機出發。
大概在一點半左右,第二支攻擊機群就出發了,而這支攻擊機群裏隻有十六架俯衝轟炸機。
可以說,這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從時間上算,第二支攻擊機群比第一支攻擊機群晚了大約一個半小時,因此第71艦隊在頂住了第一波攻擊之後,最多隻有四十分鍾的準備時間。雖然這不算短,但是對於重新阻止防空來說,顯然不夠。
更重要的是,在頂住了第一波攻擊之後,哈爾西肯定會有想法。
這樣一來,四十分鍾就更加不夠了。
事實上,第一輪攻擊的效果不算差。二十六架俯衝轟炸機中,有二十二架成功找到了攻擊目標,其中十八架順利投下了炸彈。四艘小型航母都遭到了打擊,其中僅有一艘避開了所有炸彈。在遭到轟炸的三艘小型航母中,有兩艘肯定遭到重創、喪失了作戰能力,而另外一艘的損傷也不算輕。
也就是說,在第一波攻擊之後,第71艦隊隻剩下一艘小型航母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哈爾西有了想法。
!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