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第一裝甲師的加入,把這場會戰推到了。?binhuo.com
????得知美軍第一裝甲師朝佛羅裏達城開進的消息後,顧祝同立即命令第二陸戰師加入圍攻佛羅裏達城戰鬥。
????顧祝同沒有急著投入第二十一陸戰師與第二十二陸戰師。
????可以說,這是非常明智的決定。
????前麵提到過,因為特殊的作戰環境,陸戰隊沒有明確劃分作戰部隊的性質,各個陸戰師的編製大同小異,主力陸戰師與普通陸戰師的主要區別僅僅是裝備性能,即主力陸戰師能夠優先獲得新式裝備。
????在大戰初期,陸戰隊的編製方式沒有太大的問題。
????可是到了大戰後期,這種統一的編製方式就不大適合新的戰鬥環境了。
????在攻打美國西海岸地區的戰鬥中,陸戰隊的編製弊端暴露了出來。最大的問題是,陸戰師想要麵麵俱到,結果在各個方麵都不突出。不可否認,陸戰師幾乎能適應所有戰鬥,但是在特定環境下的戰鬥力,往往不如按照作戰方式嚴格劃分的陸軍作戰部隊,因此在大規模作戰行動中,陸戰隊的表現往往不如陸軍。就拿美國西海岸地區的戰鬥來說,在陸軍承擔起主要作戰任務之前,陸戰隊的戰鬥可以說是小打小鬧,最大的收獲就是建立了登陸場與攻占了聖迭戈。在此之後,幾乎所有主要作戰行動都是由陸軍承擔,陸戰隊退居二線,最多隻是執行一些次要作戰任務。
????顯然,每一個陸戰隊將領都知道,如果陸戰隊不尋求變革,遲早會被邊緣化。
????要知道,中隊已經在海洋戰場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接下來要麵對不的再是廣闊大洋上的零星島嶼。而是美國本土,也就是北美大陸。如果陸戰隊不能在攻打美國本土的戰鬥中占據一席之地,那麼在大戰結束之後,陸戰隊就肯定會被邊緣化,甚至將失去成為獨立兵種的機會。
????陸戰隊必須進行改革,而且必須在大戰結束之前獲得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果。
????有趣的是,推動陸戰隊改革代表是陸戰隊將領。而是身為海軍將領的顧祝同。
????在攻打古巴之前,顧祝同就想對陸戰師的編製做出調整。以分出輕重,讓幾個主力陸戰師得到增強。
????隻是,顧祝同沒有獲得進行編製調整的機會。
????此外,陸戰隊中根深蒂固的階層觀念,還有陸戰師之間的關係,也讓顧祝同難以在戰鬥打響之前推行改革。
????當然,嚴格說來。陸戰隊的問題就是海軍的問題。
????別忘了,在中隊中,陸戰隊是隸屬於海軍的兵種,而且在編製上,陸戰隊也參照了海軍的標準,在指揮關係上,陸戰隊更是直接聽命於戰區艦隊司令部,而不是由戰區司令部指揮。當然,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戰區司令官兼任了戰區艦隊司令官。因此陸戰隊也是由戰區司令部指揮。
????這種以戰區為基礎的編製體係,讓中國海軍陸戰隊獲得了非常多的戰鬥機會。
????此外,各個戰區的主力陸戰師都獲得了寶貴的鍛煉機會,而中國海軍陸戰隊能在大戰中越打越強,與此不無關係。
????問題是,這種編製體係帶來了一個非常大的麻煩。
????這就是,陸戰隊裏有著根深蒂固的門戶之見。說得簡單一些,就是隸屬於不同戰區的陸戰師往往很難相互合作。比如。第五陸戰師就看不起第三陸戰師,而第三陸戰師則不把第二陸戰師當回事,第二陸戰師的官兵認為第四陸戰師根本算不上主力。而第四陸戰師的官兵則覺得第七陸戰師有名無實。
????要在這種環境下進行編製改革,顯然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別說顧祝同當時還隻是海軍上將。就算他是魯誌剛那樣的海軍大將,也不可能讓陸戰隊的官兵放下門戶之見。
????事實上,連馮承乾都不想去招惹這個大麻煩。
????隻是,等到陸戰隊登上了古巴,在得知不會讓陸軍參戰的消息之後,顧祝同知道,他必須推動陸戰隊進行改革。
????要知道,古巴可不是一座小島,而是加勒比海、乃至大西洋西岸最大的島嶼。
????如果各個陸戰師依然互不買賬,那麼遭受損失的將是陸戰隊本身,將會有更多的官兵成為內部鬥爭的犧牲品。
????組建裝甲集群,可以說是顧祝同對陸戰隊改革做的第一次嚐試。
????顯然,這是一次成功的嚐試。
????在攻打謝戈德阿維拉與莫龍的戰鬥中,裝甲集群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其成果也讓所有陸戰隊官兵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