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守財奴(2 / 2)

此外,受發動機限製,這種所謂的戰鬥機,實際上根本沒有空戰能力。

結果就是,這種後來被命名為j-68的戰鬥機徹底演變成了戰鬥轟炸機,而不是空軍與海軍都想要的製空戰鬥機。

當然,也正是j-68的失敗,才讓j-66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說白了,如果j-68沒有失敗,完全達到了空軍提出的戰術性能指標,空軍絕對不會屈尊采購海軍的艦載戰鬥機。

丁明聰的蠻橫幹預,讓空軍與海軍浪費了好幾年的寶貴時光。

要知道,在中德冷戰期間,一種新式戰鬥機的研製周期也就隻有幾年,而中隊浪費幾年時間,意味著被對手甩開了距離。

所幸的是,並非所有努力都沒有意義。

通過研製j-66與j-68,以及之前的折騰,中國的軍工企業在航空發動機、雷達火控係統與航空材料技術上有了更多的積累,而且通過j-68了解了可變後掠翼等新式氣動布局的巨大價值。

說白了,如果沒有六零年代的積累,也就不可能有七零年代的爆發。

僅僅數年之後,中國海軍就獲得了性能卓著的j-72型艦載重型製空戰鬥機,而j-72也因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一種第四代噴氣式戰鬥機。在經過了數次改進之後,j-72到二十世紀末都是最出色的製空戰鬥機。中國空軍也在一九七八年獲得了j-77型重型製空戰鬥機,並且一直使用到二十一世紀。更重要的是,j-72與j-77,以及海軍的j-83與空軍的j-81上所采用的渦輪風扇式噴氣發動機、多普勒火控雷達、可變後掠翼、全複合材料蒙皮等等新式技術與新式設計,在j-66與j-68的研製項目中就已經有所涉及,要不然中國的戰鬥機製造企業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讓這些影響了第四代戰鬥機,或者說是第四代戰鬥機的標準技術達到實用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由丁明聰提出的“裝備效益”概念,最終獲得了軍方的承認。

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沒有丁明聰,那麼研製新式裝備的巨大花費,肯定會在二十年內壓垮中國經濟。

當然,丁明聰所做的貢獻絕不止這麼一點。

事實上,正是在軍事管理上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讓中國最終在長達半個世紀的中德冷戰中堅持到了最後。

隻是,在一九六八年,沒有一位軍人把丁明聰當成是一個合格的國防部長。

相對而言,景虎對丁明聰的態度還算友好,畢竟陸戰隊的規模並不大,而且大部分裝備都與陸軍或者海軍有關,獨自承擔的裝備項目少之又少,也沒很少在裝備研製問題上與丁明聰發生衝突。

至於其他三位參謀長,恐怕隻想把丁明聰活剝生吞掉。

隻要看看三位參謀長看丁明聰的眼神就能知道,如果哪天丁明聰出了車禍,他們肯定會開香檳慶祝。

要知道,即便是一向溫和的田黛芳對丁明聰也無半點好感。

在一次閑談中,田黛芳就打趣的跟景虎提到,十九年前,他沒有讓丁明聰乘坐的那艘驅逐艦按時出港是他這一輩子最大的失策。就景虎所知,當年丁明聰被派往美國,負責對美國的戰爭損失、以及戰後重建進行統計,而他乘坐的“資陽”號驅逐艦在到達珍珠港後,因為收到了潛艇威脅警報,田黛芳讓“資陽”號留了下來,沒有跟隨船隊前往舊金山,而船隊在出港的第三天就遭到潛艇伏擊,兩艘驅逐艦與四艘商船被擊沉,其中就包括頂替“資陽”號的“長興”號驅逐艦。

田黛芳如此怨恨丁明聰,自然有很重要的原因。(歡迎您來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