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三娘風塵記》是慕安國從未有過的小說題材,又有丹兒暗中推動,可謂是賺足了眼淚。
當然,它的受眾並不包括勳貴世家的郎君,甚至有文人得知,最近這本通俗小說流行,據說十分感人後,還對半白話寫法的通俗小說表示了不屑。
認為這種書難登大雅之堂。
可半白話的好處就在於,稍微識點字的人都看得懂,它不像四書五經那樣拗口,需要先生講解教導。
宋三娘是一個非常非常普通的女子形象,書中不僅描寫了她悲慘的一生,還有那四個同樣苦命的姐姐,每個人的命運都是那樣絕望,而又理所當然。
將她們賣掉的是父母,蹂躪她們的是丈夫,真正逼死她們的卻是這個世道。
一時間,宋三娘成為了許多人討論的對象,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令許多讀書的人忍不住去想,是不是世上當真有這樣一個宋三娘?
文字的感染力不容小覷,很多習以為常、習空見慣的事情,當化為文字被寫在紙上後,閱讀的人才會從中看出幾許荒唐來,從而聯想到自身,不少有童養媳的人家倒是因此對童養媳寬和了幾分。
丹兒想開一個劇院,認為倒不如將這悲慘的事件給演出來,但這個想法穆夫人感到擔憂,她欲言又止想勸,又不知該如何勸。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戲子伶人本就是下九流,無塵是讀書人,若是叫人得知私下開劇院,豈不是令人恥笑?
然而又想著不偷不搶無愧於心,有什麼錯呢?
丹兒都以為穆夫人會來阻止了,誰知過了沒幾天她自己便想開了,不僅沒有阻止,還很有興趣地問了劇院應該怎樣運作,又有什麼規劃。
丹兒要開的劇院,跟戲園子差不多,都是讓人來看戲的地方,隻不過除了唱戲外,還有其他多種表演形式。
大概又過了半個月,一個雨天傍晚,身穿蓑衣頭戴鬥笠的老婦敲響了穆家的門。
來開門的正是丹兒,老婦人抬起頭,鬥笠下露出一雙精明的眼。
“敢問可是穆先生居所?”
“是。”
結果這老婦人一進屋,便向丹兒行禮,隨後從蓑衣裏取出一個油紙包,足足包了好幾層。
到最後頭,能看見裏頭有一遝子一千兩麵額的銀票,加起來怕是得有個五六萬兩銀子。
丹兒沒有什麼反應,一切都是在她的意料之中。
“聽聞先生要建劇院,敢問劇院所為何建?”
“為愚昧蒼生所建,為宣揚思想所建,為母親妹妹所建。”
老婦人忍不住露出個笑來。
“先生的《宋三娘風塵記》,老身來來回回讀了幾十遍,今日特奉主子之命,贈與銀錢給先生,萬望先生將來莫忘初心。”
丹兒看了看她,又看了看桌上的銀票,露出一抹笑。
“麻煩嬤嬤代我多謝公主。”
“你、你怎知我是公主身邊的人?”
“雖一身蓑衣鬥笠,可儀態氣質都不似尋常婦人,皮膚光滑雙手無繭,應當是大戶人家的嬤嬤。
偏偏身上自帶威嚴,想必是從宮中出來的了,我聽書局掌櫃的說,曾有公主府的人前來買書,一氣買了數百本。”
老婦人忍不住笑起來,這一笑便衝淡了她麵上的嚴肅。
“果然厲害。”
她深夜冒雨前來,便是防止被有心人瞧見在外麵編排公主,早在讀了那本《宋三娘風塵記》後,便覺得此書作者想法不一般。
公主讀了更是十分欣賞,因此自己出錢,讓府中下人買了數百本,每人分了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