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皇朝勢力對這裏管轄的力度有限,弊政的影響也小。都是鬆散的家族管理,儒門和道門對這裏影響巨大,兩個教門暗中爭奪著這裏的控製權和門徒資源。所以道觀和學院沒有忘記這個偏僻的地方。
在最北處有一個叫伏虎山的地方,以山脈如老虎臥地而得名。這裏雖然與北境極近,但再往北就是萬仞巨峰界山,根本就不用擔心獸人會越過界山進攻這裏。
曾有人登上過界山,南北的山峰就如同棋盤上的棋子,而界山就是漢河楚界一般,所以整條山脈就叫棋盤山。伏虎山也是一枚棋子,代表著棋盤上的虎棋。
山北不如山南,人跡罕至,溝壑縱橫,根本就沒有路通往獸人國。山南卻被華夏人開發得不錯,山壑間耕地如畫。
伏虎山下有一家書院,風景秀麗,安靜幽雅。書院中最近來了一個書生,正是遠途跋涉而來的司徒煥。他推算了一下,九星連珠還有兩年,但西北伏虎地他還是可以先一步來到這裏。
唯有對這‘六甲護龍威’仍然沒有懂,這六甲是指人?還是指紀年時辰?一切還得要等到九星連珠之日到來才清楚。或者整個夏國疆域那麼大,西北之地那麼大,伏虎地名不知凡幾,師尊所講的伏虎地並不是這裏也不一定。
緣份,他也是跟著感覺來到這裏的。至於能不能找到天命之子,他感覺就象大海撈針一般,隻能被動地等待著。
山主對他進行考究之後同意他留在書院任教,以他天璣一脈的弟子,這樣的考察根本就算不得什麼,就這樣他成為了書院的一名先生。
書院的學生並不是很多,隻有六十多個而已,在這大山之中生活本就艱辛。雖然沒有什麼皇朝賦稅,但也有豪強和家族的掠奪。更多的人根本上就沒有多餘的物資來供養學院,也就無法讓孩子進書院學習。
院長已老,想退下來休息,所以才給了司徒煥這個機會。而且還是在司徒煥提出免去薪酬的條件之後才同意的。
學院一共兩個學製,蒙學和鄉學。縣學得去山外的縣城學院,府學得到府城裏,州學得到州城。大學隻有皇家學院。在對應的學院畢業之後就可以選擇在當地擔任對應下屬官職,然後憑政績累積升職。
而府城文官主職以上都得有皇家學院畢業的資格才允許。皇朝武職又有專門的軍功體係和人才培養體係。
所以在鄉下隻開設蒙學和鄉學兩個學製。院長教鄉學,司徒煥教蒙學,以前這都是院長一人承擔的工作量。
他雖然教的是蒙學,但孩子們的年齡都不小了。大的有十三四歲,小的也有十來歲了。看著這一個個精壯的小夥子,司徒煥不禁苦笑了一下。他從來到這凡界算起來都有六年了,也就是說他從那片林子走到伏虎山足足走了六年。
放在天界這點距離隻是瞬間的事情,在這凡界他卻走了整整六年,不過這六年的遊學曆練也磨平了他的性格,現在他就是一個凡人,不再把自己當成下凡的神仙。從這一點也可想而知夏國的疆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