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起義(1 / 2)

大夏百姓向台州遷涉的步伐幾乎停頓,往來多為客商。這並不是夏武烈的功勞,而是天師教和紅蓮聖教明教的功勞。

是他們把百姓安撫下來,給了他們一條活命之路。他們先是折服那些豪強,然後開倉放糧,均分田地。讓生產慢慢地恢複過來。

然而就在此時蝗災已經來臨,從西域經過涼州,然後進入西州晉州翼州齊州,接著進入中州蘇州越州楚州等地。

隨之而來的旱災也開始爆發。那滿眼的綠色消失不見,然後又化為黃土和赤地。夏武烈不合時宜地禁止明教紅蓮聖教和天師教。

先是翼州和晉州明教弟子起義,幾日之間便集結了千萬大軍,他們建立府衙,開倉放糧。大夏好不容易準備的庫糧盡皆沒入明教義軍手中。

夏武烈命令州軍前去鎮壓,可惜還未開戰,很多州軍也起義。退守在黃江一線的鎮軍,夏武烈根本就不敢調動。對於他來說,北境的杜敏這些軍閥對他的威脅更大。還有被拒於北境之外的矮人大軍和獸人大軍又在集結。

接著楚越兩州的天師教也起義,很快就控製了兩州的內政和州軍。然後又是東部的蘇州福州兩地在紅蓮聖教的推動之下百姓起義。緊接著齊州翼州兩地的綠林義軍起義。

大夏除中州和蜀州之外,所有州府盡皆失陷。宗人府嚴令各封地擴充兵力,準備剿滅各路義軍。而各封國也心懷異誌,擴充兵力不假,清剿義軍卻並不積極。

那些義軍也很是識趣,他們打從起事開始,就沒有與封地軍發生衝突。象形成了默契一般互不侵犯。各勳貴的封地,由於力量弱小,隻是想著保護自家財產。

宗門就更不要說了。不管是紅蓮聖教,還是天師教,都有道門背景。這些義軍之中也有不少儒門弟子的身影。大廈將傾,總有些投機人物想要建功立業。甚至是兩方押注。

至於明教,散修在大夏屬於第五支大勢力。如果凝聚在一起了,絕對稱得上是第一大勢力。在諸勝的聯合之下,已經有些氣象了。

散修行走江湖,與綠林官府宗門都有著複雜的關係。明教的勢力在四支義軍中應該屬於第四,如果把齊州綠林義軍算在姚霖名下,他則是最弱的。

但明教卻是壓力最小的一方。明教起義之後,很多宗門都有弟子加入,而對他有威脅的趙飛部,則被黑暗大軍牽製得死死的。

四大義軍中,又屬明教的行為最為低調,他們對官員僅僅隻是采取驅逐的手段。而且還尊重保護當地的世家望族。另外明教的內政之術也是四大義軍中做得最好的。

雖然兵力上明教最弱小,但明教放在明麵上的軍隊卻是修士大軍。而且諸勝和他的六兄弟都是精於兵法的將領。

他們還采取了涼州和南域諸島的軍事,設立民團,並由團練負責統領。隨時可以拉起千萬的普通大軍。他們的起義進行得非常有序。

那些州軍,還沒有來得及集結,便被明教瓦解。諸勝也沒有舉起屠刀,反而就在解散了州軍,讓他們歸田務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