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勸導(1 / 2)

七聖篇實際上就是一部儒家經典中的七篇而已,而這裏卻是一整部,並且毫無保留地刊發出來。那怕是販夫走卒也可研習,也可成為聖人弟子。

這不就是理想之中的大同世界嗎?李勳癡迷上這裏了,他也迷失了方向,他對儒門的信念在動搖。儒門向來以擔當和善於內政而立世,可與這裏相比,啥也不是。

不可思議,一切都不可思議。這裏流傳的修仙之術,都是上佳之術。隻是受到了層次的限製。宗門自珍典藏的東西,這裏卻可以如市場一般自由交易。

權力在這裏變成了責任,修士在這裏變成了保護和服務弱者的群體,婦弱得到保護。讓人垂1涎的皇權卻效仿遠古推行禪讓製。他認為這裏的創造者就都是聖人。

甚至他自己也想成為其中一員,但從小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李勳,又無法做出背叛的行為。隻能在這裏繼續學習研究。

儒門七十二聖章,他知道涼州隻是公布了前麵的一百多篇而已,約占七十二聖章的三成左右。這數字已經超過儒門對門下內門弟子開放的數量。

然而涼州有嚴格的功勳製度,隻有獲得相應的地位或取得相應的功勳才可以獲得更深層次的聖篇研習。

更為重要的是涼州對新儒學了釋義,能更容易讓人理解這些聖章,這才是對儒學的正解。涼州學院中的儒學院弟子,化神境修為實力的新儒學弟子足有三千多人,實力最強的已是化神巔峰之境。

比他還要強上此許,他也曾與此人辯過儒經,他發現自己與此人相比,就如井底之蛙。他們有完整的理想,他們要打造一個聖賢世界,一個真正的聖賢世界。

一個由凡人修士組成的聖賢世界。這個世界的人都恪守聖人之禮,遵聖人之法,以聖人經典治世。官由民選,行禪讓之製,世界中百姓再無朝代更迭之苦,再無持強淩弱之難。

人人平等,百姓安樂。這不就是聖賢世界的理想?而大商朝和大周朝不正是在踐行這個理想?眼前雖然大商朝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卻已有聖賢治世的初象。

他站在學院的觀星台上,俯視著整個蘭城,看著那整齊的城市不禁暗暗歎惜。儒門守成有餘開拓不足,現雖已得到七十二聖章,卻固步自封,束之高閣。

就在此時一青年帶著一孩子走上觀星台,孩子問道:“爹爹,為何要行禪讓之禮?鐧叔堅辭不受,這又是為何?”那怕是孩子對權力也非常向往。

“如果這不是權力,而是一份責任。那麼你就不會有這種想法了。”魯達鵬喃喃地說道:“按大商憲製,總統隻能連任十年,爹爹的任職已經到期。

孩兒且記住,這大商朝是百姓之大商朝,而非一人之大商朝。為官者仍是服務於百姓的仆人,軍隊是守護百姓的軍隊。

不管你是什麼身份地位,也與世俗之人平等,也得遵紀守法。為官則服務於百姓,為將則要守護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