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斌不以為意地笑了笑,厲媛拿厲世遺出來證明,那有一點說服力?女兒在蜀國出任要職,肯定能得到蜀國的保護,放棄一府之地又算得了什麼?不過他並沒有說話,一方麵危險一直存在,另一方麵他的確不想說什麼。
“師兄。”見鄧通仍然不語厲媛隻好接著說道:“我們也可約定,蜀國與蜀山昆侖日後和平共處。也不會進犯蜀山和昆侖屬地。”
“厲道友此言差矣。”盧斌實在忍不住說道:“厲道友能代表蜀國,難道能代表大商朝?又或者能代表西方神殿?”
“能代表,但不會代表。”厲媛馬上明白盧斌的意思。她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來處理,但因為與蜀山有些緣份,不想撕破了臉皮。對盧斌就沒有那般好臉色了,她轉而對鄧通又說道:
“師兄。雖然我離開了峨山,現在又在蜀國出任要職。但與蜀山還是有些緣份,昔日師兄也是對我照顧有加,亦不想對恩宗興兵,故而才出言相勸。
蜀國建立是應伏瑞之意,把宗門與國家剝離,推行兩條線的治理之術,也是為了祖界的長治久安。宗門安於修仙,國家護佑天下蒼生。相互依存豈不更好?!
如果說,昔日大商大周和真陽是三係勢力,那麼現在就得再加上蜀國,共四係力量了。可蜀州境內大小宗門,蜀國可用過強否?
宗門得以存續,資產得到保全,甚至還有所得,可通過商貿賺行資源。又可從各鄉縣府優先選拔弟子,宗門實力反而大漲。
蜀山與昆侖偏安一隅之地,蜀國也無兼並之意。師妹我就放在話來,他日蜀山和昆侖不找上門來,我們便不要主動行你們所想的‘兼並’之事。
伏瑞之誌在祖界,而非一宗一地。欲兼容天下萬族,實現大同之治不世之功。師兄可曾想過,人族與妖族可在青城共存?師兄可曾想過,如今西方夏商如織,而且夏商地位崇高,備受尊敬。”
鄧通終於有些動容,然後輕輕地噓了一口氣說道:“師妹好口才。我亦知,伏瑞之誌不在祖界,而在仙界。但蜀山和昆侖命我與盧斌道友前來談判,總得要有個交待。”
聽到厲媛這話之後,他完全明白伏瑞究竟想幹什麼。他不是要兼並蜀山或昆侖,而是要兼佛門道門和儒門,甚至西方神殿矮人獸人,他還盯上了妖族。
世界大同之論已經不是秘密,隻要關心祖界大勢之人,隻怕都聽論過,甚至研究過。特別是涼州推出一係列的新佛學新儒學和新道學,還有新的神殿理論,他也有所耳聞。
讓他不得不佩服伏瑞之誌,伏瑞的心胸。他也知道蜀山並沒有在伏瑞胸中,更談不上想要兼並。因為蜀山將來必接受這大勢,最後融入到這伏瑞所創的大同世界之中來。
他也能斷定,如果伏瑞在仙界再推行這大同世界的理念成功,將來必是聖人。厲媛笑了,她點了點頭說道:“可簽下約書,他日若非蜀山與昆侖自願,蜀國絕不相強。”
盧斌沒有說話,他還是不想說話,一直靜靜地聽著。他也意識到剛才自己的話說得不對。蜀國也好,大商也罷,本就是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