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搖搖頭,下意識伸手觸摸石碑,入手感覺一片冰涼。
手指順著那龍飛鳳舞的字跡移動,一個個觸摸,直到摸到劉伯溫的落款紅字上,突然,指尖一熱,仿佛從那字上,有一種莫名的力量順著手指湧進了身體。
同一時間,楊喬貼胸放的懷表上,琥珀陰陽魚也變得灼熱,這是……
轟!
仿佛天崩地裂,無盡的光芒湧入視線,一副副碎片般的畫麵湧入腦海。
公元1363年,元末至正二十三年。
血色鄱陽湖。
相傳,唐時著名詩人王勃前往交趾看望自己的父親,路過騰王閣,為壯美的山色湖光所感,一揮而就了流芳千古的騰王閣序。當年輕的王勃登上騰王閣,遠眺碧波萬傾,水天相連的鄱陽湖,不禁壯懷激烈,下了為後人傳公頌千古的名句——落霞與取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此時楊喬看到的卻不是那樣詩情畫意、兒女情長,他看到的是……血。
殘陽如血近黃昏。
前方是遮雲蔽日的巨船戰艦,連天接地,一望無垠。巨船上飄舞的旗幟如巨大的鬥蓬籠罩四合。
烏雲壓城城欲摧。
這是,漢王陳友諒的六十萬水軍本陣。
與之相對的,吳王朱元璋率二十萬大軍傾巢而出,與陳友諒對峙在鄱陽湖中決戰。
大戰,已經持續數日,勝利的天秤在陳友諒的絕對實力下,一點點的傾斜。
昨日鏖戰,漢軍中更是冒出絕世猛將張定邊,於數十萬大軍中狂飆突進,率船突破數萬戰艦攔截,直插吳王朱元璋本陣,差點就讓他將吳王生擒活捉。
危急時刻,如果不是吳王這邊大將常遇春一箭射傷張定邊,幾乎已經讓他得手。
借此威勢,陳友諒揮軍輾壓,差點令朱元璋這邊崩潰。今天上午還是借著大將丁普郎率軍反衝陳友諒的戰陣,才稍稍止住潰敗。
但所有明眼人都已看出,失敗,隻是個時間問題。
夕陽如血,滴進每一個吳王軍人的心裏。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這樣的美景,我們明天還能否看到?
吳王的旗艦戰船中,氣氛沉默而壓抑,在旗艦最深的房間裏,最高統率朱元璋正和自己的心腹將領召開最後的會議。在這場會議中,將商議出下一步的對策。
要麼勝利,要麼敗亡。
沒有第三條可走。
會議室的布置簡單而樸素,正如朱元璋的為人一樣,一切崇尚務實,不尚奢華。
在會議室正中的木椅上端坐一人,馬臉寬肩,身量高大,氣勢威嚴如虎,他的雙眼熠熠有神,如電光一樣掃過所有人。
此人,便是吳王朱元璋。
在他的左手邊,分坐著吳軍最高將領——徐達,常遇春,傅友德,郭興、郭英,馮勝,丁德興等,可謂是將星閃耀。
在他的右手坐著謀臣,以多謀善斷的劉基劉伯溫為首,以下分別有宋濂,章溢,葉琛等。
“孤王與陳友諒鏖戰至此,各位有何良策?”朱元璋環顧一下群臣首先開口了,他的聲音低沉,隱透金石之音,顯示他是一個充滿決斷力的人。
在場諸將和謀臣各抒己見,可是卻沒有任何能拿得出手的好辦法,朱元璋的眉頭擰在一起,一股焦躁的情緒在他心中升起。他明白,如果沒有退敵良策,明年的今日即將是自己的祭辰。
他的目光從身邊的將領一個個看過去,這些大將們,這些智囊們,難道沒有一個人能與孤分憂嗎?
終於,將領中郭興提出一計,用火攻。
當今的局麵和昔年三國赤壁何其相似,陳友諒同樣是巨艦樓船,鐵鎖相連,莫若用三國孔明故計,以火攻來破敵。
此計,當然甚好,但是在具體的執行上,有一個尷尬的問題——沒風!
是的,就是沒風,施火攻必須順風而為,此時天公不做美,如果冒然放火,隻怕沒燒到陳友諒軍,火勢倒卷回來,還會傷己自己。
還有什麼好辦法?
沒辦法。
隻有等。
朱元璋的目光再次深深的看向眼前這些生死與共的戰友,他知道,今天這一夜後,或許明天有些人就會看不到了。在戰場上,誰也說不準自己是否會是下一個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