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曆史好像不一樣(1 / 2)

“當然不得不說隋朝在隋世祖在位前期國力仍然強盛,隋世祖即位之初便決定營建東京洛陽,並於同年下詔遷都洛陽,以洛陽為中心開鑿溝通中國南北的隋唐大運河,修馳道與築長城,帶動中原與南北各地區經濟社會文化交流與商貿發展,並對四周展開征討,擴大了隋朝版圖。然而由於隋世祖過於急功好利,這些舉措相反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破壞。”

“隻不過由於長安城地處偏西,糧食供應困難。大業元年(605年),隋世祖派楊素、宇文愷等人於洛陽興建東京,以掌控中原與江南經濟,在洛陽周邊的洛口、回洛等地興建國家糧倉以備荒年時所使用,洛陽宮城(紫微城)建成後,同年遷都洛陽城。由於每月要役使民丁兩百萬人,隋世祖又注重洛陽都城的完善奢華,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後來為了溝通江南經濟地區、中原政治地區與燕、趙、遼東等軍事地區的運輸與經濟發展,隋世祖以洛陽為中心推動了隋唐大運河的建造,大運河帶來許多益處:將中國眾多水係連接起來,形成貫通南北的運輸網絡;帶動沿岸城市的發展,興起了許多工商業城市,其中江都發展成為隋朝的經濟中心之一;促進各個地區的文化發展與民族融合,這使得中華文明加速成為有機體的整體東方文明。”

“並且隋世祖在位時有誌於開疆拓土,經營西域。大業五年(609年),控製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門戶。同年,改東京為東都。“

“然而,由於隋世祖急促興建大運河,消耗大量人力財力,為人民帶來很多負擔。掘河的民夫,經久不息地勞動,加上疾病侵襲,死亡人數占全部一半以上。大業元年(605年),隋世祖開鑿通濟渠的同時,帶後宮、諸王、衛隊等大量人群沿運河巡視南方,沿途之上,花費許多資金,征調許多人民。大業三年(607年),隋世祖巡視北方時,征調北方人民經太行山開鑿馳道達並州,並向附屬的突厥啟民可汗要求突厥民眾協助開鑿馳道。隋高祖時期,在朔方、靈武等地修築長城。大業四年(608年),隋世祖出巡榆林動員壯丁百餘萬人,於榆林至紫河開築長城以保護突厥啟民可汗。”

在政治製度上,隋世祖改革官製與租調製度,並開始設進士科,最終形成科舉製,這些都屬創新的典章製度。隋煬帝大業前期是公認的隋朝全盛時期,即使《隋書》也將前七年和後七年分開來寫,以示區別。”

“直到隋末民變,群雄並起!”

“那是隋世祖多次發動戰爭勞民耗財,最終引起隋末危機。大業七年(611年),山東、河南大水成災,漂沒四十餘郡,王薄率眾於長白山發動叛變,抵製隋世祖三征高句麗,唱出著名的《無向遼東浪死歌》。當時民變範圍大多集中在山東地區,不久被隋軍鎮壓。大業九年(613年),劉元進據吳郡,自稱天子,同年被滅。直到楊素的兒子楊玄感於黎陽舉兵起義,達官子弟踴躍參加,帶動全國各地紛紛發動叛變,隋朝統治集團開始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