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結感言和番外
現在是2020年5月21日的早上九點,距離神醫開文的2018年12月29日,已經過去了一年半的時間。
昨天的5月20晚上,我上傳了正文的最後一章。
章節題目括號裏的標注,也從第一章、第二章、第十章、第五十章...變成了完結。
前天隻睡了兩個多小時,頂著頭疼將最後一天的更新寫完。
更新一後,我鬆了一口氣,居然沒有哭。
在那一瞬間,是某種難以形容的解脫感。
我想,就這樣完結了?就這樣完結了。
這一天我已經等了太久,久到,當這一天真的來臨,真的有種不真實感。
上傳最後的章節後幾分鍾,我看了一下評論區,就看到有人說這個結局敷衍了事,還有人說感覺被作者欺騙了感情,也有很多人留下一句太倉促。
我盯著看了一會兒,關上了評論區,頭疼的幾乎炸開。
然後我去吃了晚飯,抱著手機玩了一會兒,又看了看評論區。
有人不舍與我告別,有人無所謂的評價這本書虎頭蛇尾。
然後,我刪掉了手機上所有能看到神醫評論的小說軟件。
之後我想睡覺,就吃了比以前更多的褪黑素。
因為以前的劑量,已經沒有什麼用,我前一天也吃了,可還是隻睡了兩個多小時。
這一覺,我睡了四個小時,又起來了,毫無睡意。
但頭總算不疼了。
不過耳朵還是疼,眼睛也疼。
一天十幾個小時盯著電腦,為了醞釀結局情節的情緒,帶十幾個小時的耳機。
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但我從沒有說過,一直到結局。
我以為,我已經竭盡全力,寫出了我能寫的最好的結局。
其實說實話,我自己對這個結局挺滿意的,或者說,我覺得它是及格的。
神醫這本書的框架有多大,讀者比我更清楚。
三生的時間線,無數人的矛盾糾葛,想要理清結局,將所有人安排的明明白白,將所有因果解釋清楚,對我而言,實在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前一天的時候,我看到一位讀者的評論。
她說我把情節都串好了,把事情都解釋清楚了,把坑都填了。
她很認真的誇了我。
看到這條評論的時候,我心中很感激。
我以為,既然她這麼說了,那大家應該都差不多,應該都是這樣認可的吧?
如果我真的寫的一塌糊塗,又怎麼會有這樣的評論呢?
我從很早之前就籌謀著完結,最後的這段時間,卻因為各種原因一拖再拖。
我甚至前幾天還在擔心,不知道能不能寫到二十號。
這讓我使出了最多的心力,去應付這最後一段故事。
我這些天一直在看評論區,大家提到的坑,其實很多我都忘了。
但看到之後,我還是試著努力,把能填的都填上。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好巧,評論區剛剛提到某某,二月就在寫到了。
其實,那是因為我看到了,所以去寫的。
我有一個很致命的問題——我沒有大綱,而且行文太過隨心所欲。
前麵的鳳臨和神妃,體現的已經非常明顯。
我自己也不止一次的說過。
為了糾正這個毛病,我一直在努力的寫大綱,希望自己不要總犯同樣的錯誤。
可是,很難。
有多難呢。
神醫寫到十萬字的時候,我拿出大綱小本本看了一眼,發現連男主名字都變了。
大綱上的每一個字,都和寫出來的東西毫無關係。
很難想象這樣的一個作者,已經寫了三本四百多萬字的小說了吧,哈哈。
但相較於前兩本,我自己,非常真心的覺得,神醫的結局,已經是完成度最好的一個。
沒有人知道我為了圓邏輯,對時間線,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頭發。
每次大家問我,某某到底什麼身份啊,某某為何要這樣做啊,我都說不知道。
那是因為我真的不知道。
甚至,我在打開文檔,寫這一章的時候,都不知道這一章的結尾走向是什麼。
舉個栗子:我直到寫到開天門,一道身影從中走出的那一瞬間,才下意識的寫下了第七神使縉雲來的名字。
那時候,我才知道天門之後的,是十三位神使。
有很多人問,這本書的框架結構如何如何。
我現在這樣說,可能你們也會覺得很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