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走之前,楊軒還是有很多事要做的,畢竟他來一趟應天府不容易,除了新設州府和都指揮使司那事,還有許多雜事,其中還有就是答應了齊嵩的水泥。
齊嵩自從上次見識到了楊軒所說的水泥,接連幾天都激動得睡不好覺,天天來找楊軒。
楊軒告訴他,等他回了阿日陶勒,就會在盛發公司的旗下新開一家水泥公司,並且在應天府這邊設廠,等廠子蓋好了,就可以讓戶部跟盛發公司簽約下單采購,然後再提供給工部,讓工部用這個水泥去修橋鋪路。
得到了楊軒的承諾,齊嵩才算是放下心來,開始忙活他工部的那些事去了。
畢竟全大盛重新鋪設道路修建橋梁,那可是一項巨大的工程,要忙活的事可是多了去了。
甚至是這個事情,還牽涉到其他各部,甚至可以說是六部都需要通力合作才行。
以工部的名義提出此議,還是比皇上提要好,畢竟工部算是個中立派,這事也是個肥缺,六部誰又不想從中分一杯羹呢。
可以想見,基本上不怎麼會受到雍王黨的刁難。
要是雍王黨連這種利國利民,功在千秋的好事都要反對的話,楊軒不介意從阿日陶勒再殺回來,一個一個地噴死他們。
時間過了半個月,終於到了太上皇出行的日子,滿朝文武盡皆送行,太上皇帶著一千金吾衛,兩千羽林衛,以及楊軒的一千護衛,從應天府出發向北。
沒錯,楊軒晉升定北侯,身邊的護衛達到了一千人,依然由塗虎帶領。
在數千人的保護下,太上皇那駕馬車依然是最顯眼的存在。
這駕馬車可不光是奢華,防禦性也是極高,上上下下都是高強度鋼板打造,弩箭什麼的根本就射不穿,因為其重量,這架馬車還是六個輪子,前二後四,別說裏麵就一個太上皇了,就是整個車廂裏塞滿貨物,承重也是沒有問題的。
一路上,太上皇心情大好,四麵的窗戶都放了下來,以便他觀賞風景,這車又穩又重,走在驛道上麵絲毫不覺顛簸,太上皇要是累了隨時可以躺下休息,有王大伴在一旁服侍,渴不著餓不著的,哪有什麼旅途奔波之苦。
不過太上皇一走,皇上這裏就不太好過了,雍王黨在朝堂之上愈發的肆無忌憚了。
不過他們發現,如今這皇上不那麼好對付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內閣的權利增加了,內閣此時對六部有了監督之權,也就是說,雍王黨的人陽奉陰違的路數已經不管用了,你要是不作為,內閣就能在朝堂上參你一本。
說到參人,夏征便是內閣的先鋒,他幾乎可以說是每天都能參個三本,被人私下裏稱為夏三本。
他可不光是隻參雍王黨,其他各級官員,但凡有點什麼事,他也照參不誤,完全就成了一個朝廷紀律委員了。
按理來說,參人這種事,幹得最多的是禦史,那可是人家的主業,但是這些禦史基本上都已經成了政治工具,分屬於哪個派係,他們就偏幫哪個派係說話。
唯獨這個夏征,那是誰都參,就連皇上犯點什麼小錯誤,他都敢參。
陸先生當著皇上的麵說他:“這個名字可真沒有取錯,真就是瞎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