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97年4月30日。中國,河南,洛陽。
一年一度的“牡丹花會”盛況空前,一時間,洛陽花貴。
洛陽東郊,邙山與洛水之間,白馬寺,“中國第一古刹”隱逸在鬱鬱蔥蔥的長林古木當中。
相傳兩千年前,漢明帝劉莊夜夢金人,於是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三年後,漢使同印度高僧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返回洛陽,漢明帝親自迎接。第二年,在洛陽西雍門外建起了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故名白馬寺。
白馬寺是佛教在中華大地上賴以發榮滋長的第一座菩提道場,曆來被佛教界尊稱為“釋源、祖庭”。
寺內寶塔高聳,殿閣崢嶸,肅然幽靜。與比鄰牡丹園內喧嘩的遊客形成鮮明的對比。
大雄寶殿之中佛香繚繞。“橫三世佛”巍然端坐,正中佛像是釋迦牟尼;左邊是東方藥師琉璃光佛,結跏趺坐,左手持缽,右手持藥丸;右邊則是西方阿彌陀佛,結跏趺坐,雙手疊置足上,掌中有一蓮台。
何必清,中國人民大學曆史係考古學專業大一學生,仔褲T恤,標準的大學生打扮。此刻靜立於大殿前,直盯盯望著正中的釋迦牟尼像,竟似呆住了一般。
已經是正午,雖然還未入夏,但空氣中已經彌漫著火熱的味道。大殿內鴉雀無聲,香客寥寥。
半個小時過去了,何必清仍是一動不動。
何必清的感覺卻並非如此,在他看來,自己早已經走出了大殿,置身於一佛堂之內。
一獨臂老僧慈眉善目,眉毛胡子皆白,盤座在自己麵前。
看到何必清進來,老僧微微一笑,並不言語,抬手指了指旁邊的蒲團。
感覺那老僧臉上似乎微有痛苦的神色,不受自己控製,何必清已是坐在了蒲團之上。
心中驚訝至極,欲張口相問,不料嘴唇張合卻發不出聲音,身體更是不能動彈。
老僧看何必清神色緊張,卻是又是一笑,何必清的意識之中,蒼老的聲音娓娓傳來,“既來之,則安之”。
“這…這是哪裏…你又是誰?”強按下驚奇,何必清磕磕絆絆,嚐試著用意識問道。
老僧並未回答,伸手在懷裏摸索片刻,不多時,手上已是多了本古書。
收了笑容,老僧神色莊重,何必清意識之中那蒼老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佛門真經,有緣人方可居之。”
“老和尚,你這又是何苦?”一個飄忽的聲音接著響來起來。何必清猛的發現,不知何時,佛堂內又多了一名男子。
這名男子身著古裝,相貌俊雅,手中持折扇。隨看上去風度氣質絕佳,但雙目之中透露出一絲陰狠。
“阿彌陀佛!你還是追來了。”,老僧口喧佛號,神色微變,卻並未起身。
“想不到這白馬寺還別有洞天,看來老和尚你也留了一手啊”,男子在佛堂內左右看了看,一副從容不迫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