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章 於純黑中我見深紅05(1 / 2)

05

黛菲娜轉身,看向走來的男士。

出乎意料的是,拉吉丹先生看起來比她想象的要年輕很多。不到三十歲的年紀,一副時常出沒於畫廊、沙龍等場合遊刃有餘的模樣。聽到德布雷夫人的呼喊,他莞爾道:“日安,夫人,請問有何見教?”

“聽聞拉吉丹先生近日在打聽服裝方麵的事情,”德布雷夫人回應,“那您來看看,這兩位高裏奧小姐的衣裙如何?高裏奧小姐,這位便是拉吉丹先生。”

拉吉丹先生頷首,禮貌且迅速地端詳兩位小姐片刻,而後出言恭維:“兩位小姐如花一般,其容貌放在美人如雲的巴黎也算是頂尖,自然是穿什麼都美的。”

“嗨呀!”

德布雷夫人聞言失笑:“先生您未免太過圓滑,我向您介紹兩位小姐,是真心誠意想請您看看她們身上的衣服。美麗的小姐穿著漂亮衣裙固然驚豔,但像我們這種半老徐娘也是想穿的。”

“這……德布雷夫人的意思是?”

“二位高裏奧小姐身上的印花棉布,尚且推廣上市。我聽聞您有籌辦時尚雜誌的意向,不如給個建議,如何?”

說完,德布雷夫人又遺憾地搖了搖頭:“要不是如此,我倒是想與兩位美麗的小姐好好聊聊,要知道為了方便她們進入社交界,高裏奧先生可是直接花大手筆為心愛的女兒們買了嶄新的敞篷馬車。”

縱然是在巴黎社交界,單純為方便女兒出門社交就購買敞篷馬車、雇傭專用車夫的行為,也是相當奢侈的大手筆。德布雷夫人這句話,完全是在向拉吉丹先生暗示:高裏奧家有錢,可能會是未來金主。

拉吉丹先生自然心領神會。

他看向二位小姐,而後客氣發問:“我之前並未見其他小姐夫人穿過這樣的印花棉布,理應不是巴黎附近出產。”

“這種印花方式來自山區小城維璃葉,”黛菲娜回答自如,“是當地特產,維璃葉的居民都稱其為密露絲,在北方地區頗為流行。”

“我想,當地流行的款式,與高裏奧小姐身上的也有不同。”

“確實。”

“這是埃及棉吧?”

“拉吉丹先生好眼光。”

黛菲娜笑著認同道:“家父在維璃葉有一印染廠,他認為密露絲布大有可圖,不惜花大價錢在馬賽購置專運船隻,為得就是生產更具有價值的埃及棉印花布。”

這麼一說,拉吉丹先生立刻懂了。

幾句話足以證明,高裏奧先生想要把密露絲印花布從外省推廣至巴黎來。他野心勃勃,但苦於沒有路數——向來都是巴黎的時尚引導全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的潮流,哪兒有反過來的道理?

要想推廣,就要媒介。

一個有錢,沒路數;一個有路數,沒錢。交談到這個份兒上,拉吉丹先生自然明白了兩位高裏奧小姐的來意:她們根本不是來參加社交、觀賞藝術品的,她們是直奔自己來談生意的。

到這份兒上,拉吉丹先生難免會對這位侃侃而談的小姐刮目相看。

高裏奧家嘛,在巴黎也算是格外“出名”——明明是做麵粉商業發大財,滿身銅臭氣的商人,上流社會自然瞧不起,可他偏偏非常有錢,有錢到又讓不少貴族眼熱嫉妒。而高裏奧先生視如己出,親自供養的“學徒”,據說明明是木匠出身,卻成了拉穆爾侯爵的秘書。

這樣的家庭,若是兩位高裏奧小姐一心擠進上流社會,去做貴族夫人,也不值得拉吉丹先生多看兩眼。

但麵前的二位小姐,顯然非常明白自己需要什麼、應該做什麼。

“要說推廣。”

因而拉吉丹先生的語氣坦蕩了幾分:“便是打廣告了。隻是我有意籌辦雜誌,雜誌卻還沒辦出來,即使印刷成冊,也未免受人歡迎。從雜誌刊登廣告不一定有什麼效果。”

“毋須文字廣告。”

黛菲娜搖了搖頭:“這不是我們需要的。”

“哦?”

拉吉丹先生好奇道:“那您需要什麼?”

黛菲娜篤定開口:“我為您的雜誌提供文章和時尚畫卡。”

——這要是再辦不好,黛菲娜枉為穿越者。

十九世紀初的廣告,無非是在雜誌、報刊上,刊登那麼幾行字而已。在這個大事小事生死嫁娶都要報紙上見的年代,刊登信息固然有效,卻永遠不可能達到黛菲娜想要的效果。

怎麼才能達到她想要的效果?

密露絲布沒有故事,便製造故事;沒有新聞,便製造新聞;不在流行趨勢當中,便製造流行趨勢。

寫軟文、做營銷,在現代社會司空見慣的廣告手段,放在當下卻是絕無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