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
太極殿。
蕭天行還是在處理奏折。
古代的皇帝,被奏折累死的,還真是有幾個呢。
但真正的原因,還是因為天下不治。
如果天下的各州各郡,都能像河東和蘇州那樣,政令清明,哪裏會有那麼多的奏折讓皇帝批處呢。
一個內衛從外麵進來:“啟稟陛下,太子殿下求見。”
太子求見?
蕭天行手中的禦筆立即就停了一下,抬起頭來,眼神中精光一閃。
“太子終於來了。”蕭天行喃喃自語著,將禦筆放下,淡淡說道,“宣。”
不一會兒,蕭逸大步走了進來:“兒臣參見父皇。”
蕭天行笑著說道:“逸兒免禮。”
“謝父皇。”蕭逸直起身來,“兒臣昨日回到長安城,因被一件事情羈絆,故而今天才進宮向父皇複命,還請父皇恕罪。”
蕭天行嗬嗬一笑:“朕知道,逸兒你昨天被高麗國太子拉去了驛館,然後在驛館喝多了嘛,這何罪之有啊。”
蕭逸料到也瞞不住蕭天行,又拱手道:“兒臣多謝父皇。”
“啟稟父皇蘇州之事已經處理妥當,包括蘇州所轄的縣,兒臣也一並清理。”
“蘇州百姓,無不感念父皇的恩德,齊聲稱頌父皇英明。”
父皇英明?
蕭天行眼神中再次精光一閃,心中一痛。
他們真的是齊聲稱頌朕英明嗎?
錯了,他們應該是齊聲稱頌太子英明吧。
蘇州之事,上官家找的是你太子,沒有求朕。
處理蘇州之事的,也是你太子,並不是朕。
三日奔馳兩千裏,殺盡貪官酷吏和惡霸豪強,如此盛舉確實稱得上英明了。
蕭天行微微一歎,他有點羨慕蕭逸了。
身為太子,可以到處去殺貪官酷吏和惡霸豪強,為民請願。
而他這個皇帝,卻每天隻能待在皇宮裏,哪裏都去不得。
心中雖然那樣想,但蕭天行嘴上卻是嗬嗬一笑:“逸兒你過謙了。”
“此乃逸兒之功,朕如何能跟逸兒爭功呢。”
蕭逸拱手道:“啟稟父皇,請恕兒臣膽大妄為,兒臣並不認同父皇這句話。”
“噢?”蕭天行頗為好奇,淡淡一笑,問道,“逸兒,此言何意啊?”
蕭逸朗聲說道:“蘇州之行,雖然是兒臣前往,父皇未去。”
“蘇州之事,也是兒臣親自處理,父皇並未出手。”
“但是,若無尚方寶刀,兒臣如何敢擅自斬殺朝廷命官?”
“若非父皇在背後的支持,兒臣如何行如此膽大之事,而世家門閥卻又不敢輕舉妄動。”
“故而,若論功勞,兒臣不過是奉父皇之命行事罷了。”
“若是論功勞,父皇能得十之七八,而兒臣不過隻有十之二三罷了。”
“蘇州百姓,確實認為太子英明,但兒臣也告知他們,兒臣是手握父皇所賜的尚方寶刀,才敢如此大膽行事。”
“所以,蘇州百姓認為太子英明,更認為是父皇英明。”
蕭逸這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倒也讓蕭天行頗為動容。
不過呢,也讓蕭天行心下一咯噔,暗想,逸兒的這番話,是什麼意思?
難道他能猜出朕的心思,對太子英明超過陛下英明的不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