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太極殿。
蕭天行正在仔細地讀著一個奏折,這個奏折,正是蕭逸寫的。
奏折的大致內容,就是要對大成國和大燕國發動貿易戰。
貿易戰?
蕭天行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一個名詞,搞不懂是什麼意思。
不過呢,將蕭逸的奏折反複看了三遍之後,蕭天行就徹底明白了。
所謂貿易戰,就是由國家出麵,幹涉與大成國和大燕國之間的貿易往來。
之前,蕭逸就有過這個打算。
現在,大成國和大燕國已經禁止《太子周刊》等一係列的東西在國內售賣。
接下來,一旦四國聯盟成立之後,將會全麵禁止《太子周刊》等物。
蕭逸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必須要反擊,讓大成國和大燕國吃點苦頭。
前文交代過,大成國的葡萄、哈密瓜和枸杞,七成以上都銷往大夏國。
原因很簡單,大齊國、大晉國都能夠種出這些東西來,隻不過味道比大成國差了一些,需求性就不那麼強。
而位處北方的大燕國和大蠻國,以及扶餘國,還有大遼國、高麗國和倭國,就占了剩下的三成。
如今,大蠻國的疆土被大夏國與大遼國瓜分,大遼國又與大夏國結盟了。
單單隻是大燕國與扶餘國,恐怕連一成半都難以占了。
所以,這個時候,大夏國主導東部陣營,貿易戰就可以開始了。
貿易戰的第一步,就是東部陣營各國,全麵禁止從大成國進口葡萄、哈密瓜和枸杞。
這個時代,木有冷庫,一旦這些葡萄、哈密瓜和枸杞賣不出去,妥妥都會壞掉。
到那時,種植葡萄、哈密瓜和枸杞的世家門閥,絕對會對大成國朝廷施壓,逼著大成國朝廷解除對《太子周刊》等物的禁令。
第二步,蕭逸準備對葡萄、哈密瓜和枸杞進行二次加工,再以成品的方式,銷往大成國,以及東洲各國,以換取貿易順差。
對葡萄、哈密瓜和枸杞的二次加工,蕭逸也在奏折上詳細寫明了。
最可怕的,就是第三步。
大夏國會放出風,會大量需要葡萄、哈密瓜和枸杞,價格還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增加不少。
如此大的誘惑之下,那些世家門閥必然會減少糧食的種植量,而騰出大量的土地,進行葡萄、哈密瓜和枸杞的種植。
這麼一來,就會造成兩個後果。
第一,大成國就成為了大夏國的後方基地。
大成國種植葡萄、哈密瓜和枸杞,低價賣入大夏國。
大夏國進行二次加工,生產出酒或者食品,再次賣入大成國,自然就是高價了。
一低一高,等於是大成國在為大夏國打工,錢自然都被大夏國賺去了。
第二,既然是二次加工,各地自然就會建造許多工廠,招收許多工人,可以為很多的大夏國人提供職業。
隻要技術能保密,這些工廠就隻能建在大夏國。
第三,大成國種植葡萄、哈密瓜和枸杞多了,種植的糧食自然就會少。m.X520xs.Com
糧食種少了,自然就不夠吃,大成國須得從別國進口糧食,以滿足己國的需要。
要知道,和平時代進口糧食,沒有任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