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軍隊,兩萬支火槍,可不是鬧著玩的。
畢竟,蕭逸率領的,隻是兩萬燕軍。
再加上燕王衛率、燕王護衛軍,以及梅花衛,一共是兩萬三千多人。
關鍵是,這兩萬多燕軍,並沒有人人配上火槍。
所以,一旦雙方正麵衝突,蕭逸就算能夠將這兩萬大鷹國軍隊搞定,自己的損失也必然是十分慘痛。
其實,在拿下南燕島之後,蕭逸就已經開始準備作戰方案了,雲仙兒和董小宛各有獻計。
齊天仇、諸葛雲台、袁天軒、呂正本和鄭如山,都被蕭逸分派了任務,也都沒在蕭逸的身邊。
於是,雲仙兒就當仁不讓地成為了蕭逸的軍師。
除了雲仙兒之外,蕭逸還大膽起用了一個人,便是董小宛。
董小宛是長安城的才女,也是大夏國的才女,這是眾所周知的。
或許是因為沒少出府門吧,更別說長安城了,董小宛的才華難免會有紙上談兵之嫌。
所以,這一次南下對付大鷹國的侵略軍,蕭逸就將董小宛給帶上了。
蕭逸相信,隻要董小宛經曆了戰場,有了實地的考察和曆練,絕不會在雲仙兒之下。
董小宛見識的第一戰,就是蕭逸幾乎零傷亡的代價,將兩千大鷹國士兵全殲。
這一戰,讓董小宛大開眼界,一麵嶄新的大門徹底向她開啟。
兵書是兵書,實戰是實戰,兵書上的內容在實戰中是必須要進行改動的,因時而變,因境而變。
蕭逸說道:“此戰的關鍵,不用多言,我軍隻能勝,不能敗。”
“作戰的方案,將宛兒和仙兒的獻計結合起來。”
董小宛的獻計,是火攻。
南燕島上,最不缺的就是樹木,尤其是椰子樹和香蕉樹,太多太多了。
砍伐一些樹木,製成拋石車。
然後呢,將火油罐子拋射過去,砸在大鷹國的蒸汽輪船上,再射出火箭,必然就能引發大火。
雲仙兒的獻計呢,是以石填海。
南燕島上,山石也比較多。
將這些石塊運到海邊,推入海中,卻隻留一個通道可以讓蒸汽輪船靠岸停泊。
這麼一來,大鷹國的蒸汽輪船雖然很多,但隻能撞在那些石頭之上,就如同在大海中撞到礁石差不多。
縱然不至於撞破船底,至少之無法靠岸的。
到那時,拋石車拋射火油罐子,弓箭兵射出火箭,就使得這些大鷹國軍隊隻能被動挨打了。
這兩個計策結合在一起,絕對是完美之極。
除此之外,蕭逸也想出了一個計策。
這些蒸汽輪船的結構圖,蕭逸已經拿到了。
而南燕島的土著居民,精通水性者不知道多少。
所以,蕭逸就想出派出一些水鬼,潛入水中,將大鷹國的蒸汽輪船鑿個洞。
一旦被鑿洞進水,蒸汽輪船也就麵臨著會沉沒的風險。
得知大鷹國兩萬軍隊再來南燕島的消息,蕭逸就下達了作戰指令,隻等著這兩萬冤種上門受死了。
就在蕭逸跟大鷹國開戰的時候,劉益山也做好了了充分的準備。
那五千支火槍和一萬發子彈,都被蕭玉麟送到長安了。
劉益山接掌了南軍之後,自然不會向蕭天行討要一部分火槍和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