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天行看了蕭昕一眼,心中暗想,這小子的命真大。
剛才那個太監胡亂開槍,怎麼就沒把他打死呢?
嗯?
想到這裏,蕭天行忽然心下一動,暗想,不對啊,剛才那個太監打死的都是高官要員,為何偏偏放過蕭昕呢?
嗯,朕若被殺,最有利的未必是蕭逸,或許還有可能是蕭昕。
皇帝被殺,儲君即位,天經地義之事。
就算是蕭逸,也未必敢出兵攻打長安,畢竟是名不正言不順。
蕭天行的疑心病,本來就已經很重了。
在這種情況下,差點丟了性命,蕭天行的疑心病幾乎是達到了巔峰,看到誰都覺得有可能。
大員們,或者被殺,或者重傷,剩下的都是蕭天行不太倚重的朝臣。
蕭天行掃視一圈,也找不出一個能夠商量的人。
無奈之下,蕭天行隻得向他不怎麼待見的門下左侍中鄭玨義問道:“鄭愛卿,你覺得此事該如何辦啊?”
鄭玨義,也是世家門閥出身,是滎陽鄭家的人。
隻不過,滎陽鄭家位處昔日大鄭國的地盤上。
直到後來,大鄭國已經不行了,鄭家的家主鄭玨義決定反水,暗中投靠了蕭天行,並幫助蕭天行拿下了大鄭國的都城。
在大夏國滅了大鄭國之後,鄭玨義又幫助蕭天行快速安撫大鄭國的百姓,為蕭天行繼續一統天下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打下了一個穩固的後方。
所以,在大夏國建國之後,蕭天行封鄭玨義為門下左侍中,地位也是不凡了。
隻不過呢,蕭天行看不起鄭玨義這種在主子危難之際反水的小人,就一直對他不怎麼待見。
若非是朝廷三省六部的頭腦們死的死,傷的傷,恐怕蕭天行也不會征詢鄭玨義的意見。
長期不受待見,鄭玨義對蕭天行怎麼會沒有意見和怨氣呢。
身為門下左侍中,是門下省的一把手之一,但實際的大權基本上都在門下右侍中胡南山的手中。
以至於,整個鄭家的發展都受到了影響。
鄭家的子弟,鄭玨義很難舉薦上去。
在大夏國,州刺史以上的官員任命,皇帝說了算。
州刺史以下的官員任命,就是吏部說了算。
吏部定下之後,送給皇帝,蓋玉璽。
有時候呢,皇帝也翻看看,但大多數的時候,皇帝看都不帶看的。
就算是翻看,皇帝也未必會駁回。
因為那種中低級的官吏,大夏國太多了,皇帝能了解幾個人啊。
吏部尚書黃終南,是蕭天行的心腹,對蕭天行是忠心不二。
昔日,蕭韌和蕭離等幾個皇子拉幫結派的時候,黃終南始終沒有站隊。
所以啊,蕭天行不待見鄭玨義,黃終南能給他麵子嗎?
以至於,這麼多年了,鄭家的子弟,甭管多有才的,幾乎全都賦閑在家。
當然,也有一些謀上官職的,卻都是縣令啊,縣丞啊等等最末梢的官職。
鄭玨義被蕭天行一問,心中冷笑不止,昏君,你無人可用了,現在想起來問我了,你特麼早幹嘛去了。
雖然鄭玨義在朝廷這麼多年,一直不受蕭天行重視,但對於朝廷的局勢他可是門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