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倍,天啊!我賺大發了!”
“可不是嗎?我投三十兩,現在能得回三百兩!”
“錢德望那幫老東西就是瘋狗,必須要他們賠償我們的損失!”
……
在得知黃金號滿載而歸的時候,一些投資者當即大罵錢德望那幫老頑固,但更多的投資者是歡天喜地地清點著此次的投資回報。
生活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是一分一文進行儲蓄,哪怕做買賣的人亦是追求細水長流的進賬,家庭財富的增值一直很緩慢。
隻是此次黃金號的投資,他們竟然得到十倍的回報,致使黃金號的榮歸毅然一舉成為華夏最讓人稀奇的新聞。
《趙大膽從美洲大陸順利返航,給投資者帶回十倍的回報!》
有鑒於《順天日報》的巨大成功,各地擁有官方背景的報社便應運而生,卻是紛紛在頭版打上了類似的大標題。
經過媒體這般鼓吹,整個大明都知道趙大膽按著林文膽的航海日記前往北美洲,而後從當地人的手裏換到了大量優質的皮草,回國的利潤竟然在十倍以上。
不管是傳媒的宣傳效果,還是事件本身所蘊含的經濟誘惑,致使相關的話題一直被世人所津津樂道。
特別《順天日報》刊登趙大膽的航海日誌,讓世人知道東麵並不是無限之海,而是擁有著一個廣闊無垠的大陸。
趙大膽的成功歸來像是打開了潘多拉之盒般,越來越多的大明商人不再懼怕那片未知的海域,紛紛揚帆前往北美洲進行淘金。
僅僅是百曆四年,據戶部的相關統計,前後一共有數十支艦隊前往北美大陸進行探險。
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是以部落的社會形態為主,這些大大小小的部落散布在北美大陸的每個區域,他們通過狩獵的方式得以在這片土地上生存。
雖然他們對外來的大明人十分警惕,但隨著雙方不斷交流,很快便打破了這種隔閡。特別華夏跟印第安人有著相同的膚色,無形中更容易接近關係。
盡管皮草在大明極受追捧,但在印第安人的眼裏皮草隨處可見,在解決自己穿衣所需外,這些皮草簡直跟垃圾沒有什麼兩樣。
反觀大明商人所攜帶的生活用品,別說那些精美的瓷器,哪怕是普通的陶器都被他們奉為珍寶,更別說那些由澳大利亞鐵礦所冶煉的鋒利刀子。
有一個大明商人僅僅用一把鋒利的刀子便換回一大車優質的皮草,美洲大陸的皮草仿佛是大白菜般,致使大明商人的采購成本極其低廉。
不過轉念一想,印第安人沒準亦以為那個大明商人是傻子,用一車不值錢的皮草就換了一把鋒利的寶刀。
正是如此,雙方的交易可謂是皆大歡喜。
印第安人對大明眼裏不值錢的生活用品視若珍寶,而大明商人對印第安人眼裏多餘的草皮垂涎三尺,雙方可謂是各取所需、互利互惠。
雖然要花費數月的時間橫渡太平洋,隻是僅僅走上一趟便能得到十倍以上的利潤,亦是徹底點燃了大明商人的航海熱情。
揚州、杭州和廣州三大交易所麵對美洲大陸如此巨大的商機,亦是發揮著資本平台的功能,不斷地促使更多的冒險者前往美洲大陸淘金。
在巨額的回報麵前,大明投資者的熱情同樣被點燃,他們紛紛揮舞著手中的鈔票,進而成為某支艦隊的投資人。
既然是一項投資,無疑還是伴隨著一定的風險,特別還是危險係數相對較高的航海,難免有的艦隊遇難。
隻是小概率事件完全阻擋不住華夏探索的腳步,越來越多的艦隊橫渡太平洋,致使出現了“大明——美洲”的皮草貿易。
不過有些人的觀念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夠轉變過來的,哪怕大明商人帶回如此豐厚的利潤,但大明王朝的守舊派還是不肯承認地球是圓的,對林文膽的質疑聲仍舊不止,甚至以幾次海難為由提議朝廷重新實施海禁。
“這一幫食古不化的老古董!”
“若是朝堂被他們把持,當真是華夏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