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四月初二那天,汴京城門口旌旗高展,刀槍林立,兩路大軍排開,威風凜凜。桓王奉了曹太後懿旨和官家聖旨,代表朝廷帶著文武百官勳貴群臣為大軍出征送行。
城門上大家聽完了討伐檄文,桓王和群臣給顧廷燁、沈從興敬了酒,顧廷燁便舉杯向大家宣布喜訊:承蒙英國公他老人家不嫌棄,將愛女許配給我了,等我此戰得勝歸來,便要拜堂成親啦!
大軍出征是保家衛國的英雄壯舉,定親喜訊則帶了一絲兒女情長的旖旎,卻讓圍觀的吃慣群眾更加激動,畢竟成親生子這種事兒比打仗殺人還是更加有親和度啊!
桓王帶頭恭喜了顧廷燁,又笑道:“今日大軍出征,又得聞顧都督喜訊,不知在坐各位可有佳句?”
出征本是武將出風頭的時候,但是大宋重文輕武,詩詞歌賦才是王道,在坐的好多閣臣都是詩詞巨匠,當即便有不少佳作呈上。
顧廷燁聽了好幾首,均是些歌功頌德、天下太平的應製詩,覺得性味索然,直接點名了:“元若,你我既是同僚,也是叔侄,今日我出征,你素有才名,可有佳句賀我定親?”
齊衡就是因其他人做的詩太政治正確才決定不湊熱鬧的,無奈被顧廷燁點了名,隻好站出來團團施禮後方道:“如顧都督所言,我二人雖是同僚,也是親戚。二叔為朝廷效命,婚事蹉跎,今日得此喜訊,小侄遊戲之作,望二叔早日得勝,抱得佳人歸。”
說完,齊衡拉起顧廷燁,邁步走向城牆邊,向官道兩邊的馬車看去。隻見排在最前頭的是顧家和沈家的馬車,之後緊挨著的便是齊家和英國公府的馬車,想是明蘭和張桂芬一起來送行了。
圍觀的吃瓜百姓也都抬頭細看,隻見顧廷燁一身戎裝,皮膚是健康的小麥色,劍眉虎目英武雄壯;再看他身旁的齊衡,皮膚被一身紫袍和身邊的顧廷燁襯得格外白皙,雖然穿的是朝臣製服,卻仍然是鶴立雞群,玉樹臨風。
兩人一黑一白一文一武站在高處,一個威如金剛,一個貌比潘安,簡直太吸引眼球了,看得城牆下的百姓目眩神搖,讚歎不已。
馬車中的小桃馬上小聲叫了起來:“大娘子,你看,大人一定是在找你呢!”
明蘭掀起了窗簾,看向了城牆上的齊衡,嘴裏不禁念道:“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隻聽旁邊的馬車裏傳出撲哧一聲笑,張桂芬的聲音在馬車簾後響起:“明蘭妹妹,你總笑我和仲懷喜歡秀恩愛,你和齊大人這又算什麼?”
明蘭臉上一陣發燒,還未回話,就聽城牆上的齊衡朗朗念道:“待我長發及腰,將軍歸來可好?寒劍默聽奔雷,□□獨守空壕。英雄笑傲沙場,一夜吹徹畫角。江南凱旋還朝,結發白頭偕老。踏遍山河萬裏,攜手紅塵逍遙!”(改編自網友藏劍《待我長發及腰》)喵喵尒説
齊衡聲線柔和,飽含深情,連不懂詩詞的吃瓜群眾都聽呆了,一時城牆上下,靜寂無聲,包括顧廷燁在內,都看著齊衡發呆。
突然英國公家的馬車裏傳出一陣爽朗的女子笑聲,打破了周遭的寂靜,隻見張桂芬掀開車簾走了出來,對著城牆上高聲應道:“想我大宋兒女,男女皆為英豪。執槍血戰沙場,誓守山河多嬌。不得與子同袍,但盼攜手終老。得勝歸來之日,與君同慶良宵。我已長發及腰,君必凱旋回朝!”
眾人定睛一看,張桂芬裏麵一身紅色勁裝,外麵穿了天水碧的窄袖緊身外衫,頭上梳了一個簡單的高髻,戴了一頂紅寶石鑲的牡丹花冠和紅寶石耳墜子,再無別的裝飾。
宋代新娘著青衣戴鳳冠,張桂芬著青衣戴花冠,一身裝扮看上去倒有幾分像要出嫁的新娘子。隻是她手裏持了一杆□□,衣衫幹練合身,不同於喜服的寬袍大袖長裾,花冠也沒有鳳冠誇張,又像個英姿颯爽的女將軍。
顧廷燁在城牆上聽得心潮澎湃,看得熱血賁張,忍不住拔腿就跑,蹭蹭蹭到了英國公家的馬車前,伸出手去,熱切地看著張桂芬。
張桂芬嫣然一笑,暈紅雙頰,握住了顧廷燁的手,跳下了馬車,在眾人的喧鬧聲中,兩人手牽著手跑回了城牆之上,站到了桓王麵前。
張桂芬對桓王行了禮,顧廷燁甲胄在身,隻能拱手對桓王道:“殿下,還望殿下恩準,與我嶽父大人說一聲,就讓臣與張娘子今日在這汴京百姓跟前,拜堂成親,以壯聲色!”
。您提供大神楊米丫的知否發糖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