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第三次馬裏亞納大海戰(2 / 2)

盡管第一波來襲的日軍艦載機以大名鼎鼎的零式戰鬥機為主,然而1941年主宰太平洋上空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了。不論是新服役的“海盜”還是經典的“閃電”,亦或是遠涉重洋而來的“百舌鳥”,在對等情況下都能夠勝過零戰,而作為這個時代最重的戰鬥機,“雷電”的厚重裝甲更是讓日本飛行員們無可奈何。

這一天,被美軍飛行員們稱為“馬裏亞納獵火雞節”,意圖取得相對製空權的日本海軍航空兵被擊落各式艦載機160餘架,傷盡了最後一口元氣。當然了,獵手之中仍有相當數量的德國誌願者,他們和德國製造的各種武器一道為美國的太平洋戰爭事業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國際主義精神在他們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以至於兩個國家漸漸形成了一種非敵非友、競爭與合作並存的微妙關係。

盡管航空作戰遭致了徹底的失敗,但由古賀峰一指揮的聯合艦隊不僅沒有撤退,反而繼續向塞班島駛來,意圖在天黑之後以艦炮對岸轟擊,同時掩護搭乘驅逐艦和高速運輸船的陸海軍戰鬥部隊搶灘登陸。從下午2點開始,留守塞班島的美軍轟炸機以及掛載炸彈出擊的戰鬥機開始輪番攻擊日本艦隊,激烈的海空大戰空前亦是絕後。盡管B-17對海麵目標的水平轟炸精度非常有限,而戰鬥機也隻能掛載500公斤以內的航空炸彈,而保持著嚴密隊形的日本聯合艦隊第一戰隊又擁有強大的防空火力,但在這場至關重要的戰鬥中,美軍飛行員和駕機參戰的德國誌願者充分展現出了他們的戰鬥意誌,輪番出擊的作戰機群不惜代價地轟炸日本艦艇,而遠在關島的美軍航空兵也聞訊趕來。直到天黑前,美軍陸基作戰飛機出動800餘架次,投下炸彈兩千多枚,致使由六艘戰列艦、四艘巡洋艦和十艘驅逐艦組成的日本艦隊七沉、九傷,“大和”、“武藏”艦體皆是濃煙滾滾,在舊日本帝國海軍中稱得上功勳卓著的“金剛”號葬身魚腹,“比睿”號重傷返航,途中遭美軍轟炸機攻擊而傾覆。

入夜之後,日本人盤算的“無差別製空權”並未如期到來,憑借照明彈的指引,從塞班和關島各處機場起飛的美軍戰機依然如蜂群一般不依不撓地攻擊入侵者,雖然炸彈的命中率降低了許多,但還是接連命中了第一戰隊殘存的四艘戰列艦,旗艦“大和”號的前後甲板皆陷入一片火海,後經由水兵們奮力撲救而得到控製。“武藏”號艦上百分之四十的防空火炮遭到損毀,另有一部分無法正常使用,這也為它在返航途中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頂著美軍戰機的轟炸,日本艦隊於當晚10時開始對塞班島西部目標進行炮擊,到了淩晨1點,第二戰隊和第一批登陸艦隊抵達塞班島海域,六艘列入警戒部隊的戰列艦有三艘參加了炮擊,而登陸艦船在4個小時內運送了8000餘名日軍士兵登陸,這對日本海軍而言已是相當了不起的數據,要知道在菲律賓戰役中,相同時間運送上岸的日本兵隻有一半數量!

很不幸的是,天照大神並沒有告訴它的子民,美軍在塞班島上派駐了一個營的坦克部隊。即便德國沒有向美國出售五號坦克,即便美國人沒有把五號坦克不遠千裏的運到塞班島,僅憑斯圖亞特、謝爾曼和格蘭特,美軍裝甲部隊也足以在後續戰鬥中無情獵殺日軍登陸部隊。

“馬裏亞納獵火雞節”的後續活動是盡情的捕獵“野兔”,鬧劇般的登陸作戰隻持續了一天時間,1.2萬名日軍官兵中的大多數便光榮“玉碎”,殘存的士兵在後援無望的情況下隻得躲入深山,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整座島嶼幾乎到處都能聽到零零落落的槍聲。

因為即便把艦員派上岸,他們平日裏所受的訓練也不足以完成陸軍士兵們未能完成的陸上戰鬥,古賀峰一終於下令撤退,但這時候天色已亮,他的艦隊將長時間的處於美軍戰機有效作戰半徑之內,而在後方待援的五艘航空母艦隻剩下不到四十架飛機,其中幸存的零戰隻有區區九架。

這一戰,日本海軍數十年的積累灰飛煙滅,殘存艦艇再也無力在太平洋戰場上發動攻勢,接下來的戰事又回到了羅根熟知的那段路線,而日本大本營也適時地推出了他們的本土決戰綱要:

靈活運用日本本土的有利地形條件,動員忠於皇國和具有大和魂精神的1億國民配合軍隊作戰;以殘存的海、空軍進行特攻作戰,爭取把登陸敵軍消滅在海上;地麵部隊集中在本土的重要地區,進行縱深部署,對登陸敵軍實施連續反擊,一舉決定戰爭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