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美軍登陸衝繩,盡管投入的兵力達到二十萬人,且擁有海空的絕對優勢,然而在十萬名日本守軍的拚死抵抗下,戰役曆經三個月才得以結束,贏得勝利的美國軍隊承受了極其慘重的傷亡,也讓美國高層真正慎重考慮起登陸日本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在衝繩戰役結束後,美軍暫緩了在日本南部列島登陸的行動,進而全力以轟炸機對日本實施轟炸。1943年夏正式服役的B-29“超級空中堡壘”、先後從德國購入的600多架Ju-490以及數以千計的B-17、B-24進駐衝繩各機場,並從早先的夜間轟炸改為不分晝夜的空襲,目標也從工業區和大城市逐漸轉向中型城市。
1945年1月,在德美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第一顆實驗性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洲的沙漠地帶成功引爆。至當年2月,德美已組裝完成3枚可用於實戰的原子彈,按照德美之間的協定,其所有權有兩枚歸屬美國,一枚歸屬德國。
最後敦促日本政府停戰而遭到拒絕,美國遂決定動用原子彈,德國軍政高層經過秘密商議,決定將歸屬德國的原子彈無償贈予美軍使用。
1945年3月2日,廣島、新瀉、小倉成為人類曆史上第一批遭到核武器打擊的城市,城區建築被夷為平地,死傷者不計其數……
1945年4月1日,又一個戰爭愚人節,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
數日後,美軍登陸日本本土,對日參戰國及日本代表在東京灣正式簽署了停戰協定。
隨後,日本的殘餘軍隊開始從印度北部、泰國、中國和朝鮮撤離,並在戰勝國的監督下解除武裝。
同樣在4月份,德、美、法、俄、中等50個國家派代表參加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聯合國家關於國際組織的會議”,並最終通過了《聯合國憲章》,然而這個國際性組織的發起者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卻不幸於會議期間病逝。
戰火波及大半個世界的戰爭終於結束了,但國際競爭和局部戰事卻依然存在。憑借強大的軍事、工業和經濟實力,德國和美國成為足以左右世界格局的超級大國,然而人們驚訝的發現,作為這場世界大戰歐洲部分的挑起者,德國在經曆了戰爭中後期一係列政治變革,已然從一個邪惡的法西斯國家變成了民主自由的國度,他們的新領袖推崇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構建新的國際關係和國際秩序,苛刻的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被無情地拋入了曆史的垃圾堆,裁軍、減費,新興的海外貿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大有接替英國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強國的架勢,而政府的大量資金則投入到了扶持高科技和尖端科技工業的發展上。對於殖民地和占領區風起雲湧的民族獨立運動,柏林的統治者們也展現出了寬容的胸懷,隻要最大限度的保有德國在當地的經濟利益,一切都是可以接受的。
“不分強與弱、不分富與貧的互相尊重,是國與國融洽相處的根本前提!”
在聯合國第一屆大會上,作為德國政府的代表,漢斯.羅根如是說。當年,他與已故的羅斯福總統分享了諾貝爾和平獎。
多年後,當人們再回首看待那段曆史,會發現曾經有這樣一個人存在,他有著敏銳的曆史眼光,能夠審時度勢地掌控大局,他所走出的每一步都具有戰略前瞻性,兩強的競爭與合作關係雖然長期存在,卻並沒有演變成為惡性競爭,而是相互掣肘,避免對方獨霸一方、為所欲為。細細研讀的學者還發現,這位性格鮮明的軍事家、政治家,對於東方文化有著獨到的理解,在他漫長的執政生涯中,曾多次若有若無的幫助那個擁有五千年偉大文明史的古國,使得它在相對寬容而均衡的氛圍中迎來了曆史的又一春……
盡管德意誌在他的統治下擺脫了獨裁陰影,但是崛起的國家經濟、強大的工業實力、和睦的社會分為以及衛星、登月等等一係列引領時代的成就,使得人們調侃的將其稱作為“德意誌第四帝國”,而他,則被看作是德意誌曆史上足以和任何一位偉人媲美的無冕之王。
全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