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魏征,秦侯爺給出來最簡單的解釋:
魏征一輩子都貢獻給了他心中的“正道”,為了這個正道,他把自己的生命詮釋成了祭台,用自己的生命去證道,這種古板的人,是正直又頑固的,他有十分苛刻的正義。但是,魏征又是一個純粹的,他能做到的事情,換成別人根本做不到。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麵對李世民饑渴難耐的大刀,你能堅持真理,不顧生死的大罵李世民三聲無道?
如果你不能,那你就老老實實的給他燒香作揖,將來勸諫的時候,用魏征做例子,還能有點底氣。
歸根結底一句話,你可以看他不爽,但你卻不能不敬重他!
其實魏征活的也挺累的,但他確是為了天下蒼生而活。或者說,他效忠的其實不是李世民,而是這個國家。
秦侯爺不喜歡這麼耿直的人,因為更值得人對善惡的定義是很純粹的。
老流氓出征,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屠城,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所以沒人彈劾老流氓。
但魏征不行,他就看不慣李世民那個綠茶婊的嘴臉,所以他罵完老程,然後就罵李世民,罵的李世民也十分冤枉,我特麼的被人欺負了,我就不能讓知節打回去了?
後來給老李搞得沒招了,也就放任武將們屠城了,免得魏征接著罵他。這也是為什麼在大唐,不滅掉幾個國家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武將的原因。
還有就是,連續滅了幾個國家,你不屠屠城讓魏征罵,難道等著禦史言官彈劾功高蓋主嗎?
所以說,屠城之後被魏征罵了沒關係,交了兵權功過相抵屁事沒有,但禦史言官彈劾那就是有造反的嫌疑了。
所以,武將們才會選擇親自為魏征抬棺,文武不和是文武不和,但是大家都有屬於他們的默契。
很多事情,都不是表麵上看那麼簡單,李世民最牛逼的控局,很多有戲裏麵李世民的設計技能就是控局。
魏征離世,大唐文武輩分的是大唐江山社稷燒了一根頂梁柱,他們哭的是國家的巨大損失。
但沒辦法,這就和翻書是一個道理,新老交替是一個過程,想追憶,那就翻翻史書,看看史書上亙古不消的韻味和反思罷了。
魏征去世,李世民一直沉浸在悲傷裏麵,無法自拔。m.X520xs.Com
講道理啊,老李對魏征的感情也是十分複雜的,他很不喜歡魏征,是發自骨子裏麵的不喜歡,早就不知道多少次,要幹掉魏征。甚至還暗示程知節在魏征罵的最歡實的時候,一拳幹翻風燭殘年的魏征。
但不可否認的是,魏征對這個國家的貢獻。如果魏征是個唯唯諾諾的人,那他也就不會名留青史了。
李世民也在反思,他相信他的胸襟是對的,他廣開言路也是對的。
李世民不理朝政,很多重臣前來勸諫,都被李世民趕走了。杜正倫看著日漸消沉的李世民,很無奈的讓人找來老程和秦侯爺。
老程拉著秦侯爺,拎著一壇子就進了紫宸殿,老李瞥了他們一眼,緩緩走下龍案。
對著杜正倫招招手,君臣四人就在紫宸殿席地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