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老路:誤會,全都是誤會!(1 / 2)

金齒部、濮子部、望部、茫部、和蠻部,並稱昆侖五大部眾。

在昆州西南方,昆侖鎮大概的位置就是現在的漫灣。

五大部眾的位置,相當於現在的昌寧(金齒部)、鳳慶(望部)、雲縣(茫部)、景東(和蠻部),鎮守在昆侖鎮的不種,就是濮子部。

這五大部眾,算是南召的遺民,南召六部給錘了之後,這群人就逃到了驃國,修養生息伺機報複。

這群人是傣族、哈尼族的祖先,這五大部眾被統稱為白夷五部。值得一提的是,五大部眾全都有染齒的習慣,倒不是真的染齒,而是和檳榔有關。

五大部眾的人都習慣嚼檳榔護齒、提神,把檳榔的果子切成薄片,配上石灰、旱煙絲,用生長在熱帶雨林下的一種草質藤本植物蘆子的葉片包裹,放進嘴裏咀嚼。

沒有檳榔就采一些含有鞣酸的嫩樹葉代替,檳榔果子和那些替代植物咀嚼後有鮮紅色的汁液,能把染黑的牙齒再染成紫黑色、泛出金色。

五大部眾所鎮守的昆侖鎮,可以稱之為昆侖國,是驃國十八個聯邦國之一。

驃國,伊洛瓦底江流域佛教古國,都城為卑謬,有18個屬國。乃藏緬係中的一支,緬人的先民。該國文化發達,擅長音樂,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記》譯為室利差羅。

原本驃國是天竺國的附屬國,王玄策、裴行儉帶兵滅了南天竺之後,驃國脫離了天竺,宣布獨立。

此時,驃國正是毗亓羅摩王朝,國王叫做雍伽曼。

農業比較發達,種植稻穀和甘蔗等作物,已經使用名叫“登伽陀”的錢幣。

驃王外出近則坐金繩床由奴隸抬著走,遠則乘大象,有妃嬪宮女數百人隨行。當近代在驃蔑一帶驃國舊址發現了一些佛像、佛經及刻有驃文的碑銘。

昆州,李治仔細的研究大唐西域誌,查找唐玄奘對驃國的記載,根據唐玄奘的描述,大體的畫出來昆侖五大部的地圖。

隨後,把地圖分發下去,飛行編隊上天,開始實地勘察,李治是偷偷跑出來的,準備打下昆侖鎮,送給李世民當做出海的大禮,也是他登基的小禮物。

常何的精騎和步卒,就駐紮在昆侖鎮十五裏外,每天放幾炮,嚇唬嚇唬昆侖鎮的守軍。

別看隻是嚇唬,兩萬精兵往那一放,就問你怕不怕就完了。

討賊檄文,也已經用拋石車投擲到了昆侖鎮內,但鎮內似乎一點反應都沒有,常何也不著急。

昆侖鎮現在就是一座閃閃發光的金山,總歸是要打下來的,總歸是要變成大唐的領土的。

秦長青此時,正在和老路吃酒,秦侯爺親自下廚,做的醉鵝。

老路一點吃的心思都沒有了,“兄弟啊,誤會,全都是誤會!”

“老路啊,你和我說是沒用的,朝廷的旨意。狄仁傑已經把詳細的卷宗遞交朝廷了。”

秦侯爺恨鐵不成鋼的看著老路,“你說說你,沒事你往水裏丟死亡的牲畜作甚?走的時候我怎麼和你說的?發現了死亡的牲畜,直接焚燒,千萬別丟水裏,不然容易產生瘟疫,你就不信,也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