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小婿真的不怕死(1 / 2)

“陛下,俺老黑不同意!”尉遲敬德第一個不幹了,“長青不能代表老程,老程壓根沒在京城……”

“敬德,那不正好嗎?”李世民笑了笑,“知節就在青州府啊。”

尉遲敬德眼珠子轉了轉,對著李世民一躬身,“陛下,俺兒尉遲寶玉雖然在軍事學院學習,但已經被右武衛內定為校尉了,現在跟著李銀環在青州府,要不讓他提前上崗?”

老李狠狠瞪了尉遲敬德一眼,尉遲敬德咧嘴一笑,“陛下,一窩子瓜慫,總得找個合適的營生……”

“李銀環自有斟酌。”

老李擺擺手,講道理,京城十二衛裏麵,第一單生意,還真就程咬金去最合適。老程辦事兒李世民也放心。但就是不知道抓鬮有沒有什麼作弊的嫌疑了。

別看老程現在沒在京城,但抓鬮的結果是這樣,誰也不能推翻了重新來,老程混世魔王的名字可不是白叫的。

所以,李世民給了秦長青一道聖諭,兵部在執行救災任務的時候,免符。

免符,前所未有,李世民是開天辟地頭一回,說白了就是在特殊情況下,兵部可以不用兵符調動一衛之兵!

自古以來調動兵馬都需要虎符。

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其中左半交給將帥,右半由皇帝保存。隻有兩個虎符同時合並使用,持符者即獲得調兵遣將權。

據說它最早是周朝軍事家薑子牙發明的。古人認為虎為百獸之王,在叢林爭鬥中總是處於不敗之地,因此在軍事上也多以虎為尊,於是常將這種兵符鑄刻成虎的形狀,因此它也被稱之為虎符。虎形兵符並非單一的形狀,在秦代就有鷹符和龍符等等。

國現存最早的虎符實物,是在西安郊區北沉村出土的杜虎符。杜虎符長9.5厘米,符身上有銘文9行40字,錯金而成。銘文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是地名,古代秦國杜縣)。凡興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上隊下火)之事,雖毋會符,行殹。”

據此可知,當時用兵時,50人以上,必須出示會符。但如遇烽火,不用合符,也可以用兵。

竊符救趙這個典故,說的就是兵符。戰國時秦相呂不韋掌握著大批軍隊,對秦王(嬴)政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嬴政親政後,於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用虎符收編了呂不韋的軍隊,使得呂不韋空有相國之名而無實權。

公元前257年,秦軍進攻趙國,兵臨邯鄲城下,趙國求救於魏楚兩國,魏國派大將晉鄙率軍10萬救趙。

這時秦國向魏國施加壓力,魏王屈服令晉鄙按兵不動。趙國相國見魏不肯進兵,就寫了一封告急信給魏國相國信陵君魏無忌,信陵君通過魏王妃子如姬的幫助,盜出魏王親自掌握的半個虎符,假傳王命,擊殺晉鄙,奪得兵權,然後率兵8萬,會同楚軍一起救趙,遂解邯鄲之圍。

等到了唐朝的時候,使用的是魚形符契。一般長約6、寬約2厘米。分左、右兩半,中間有“同”字形榫卯可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