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舉試題,一共就十道題。
一道題比一道題難。
像什麼,平西侯爺鎮守西州,綿延千餘裏寥無人煙,沒有後援沒有補給,隻有六千人,而敵軍十數萬。怎樣能使明哨、暗哨變得更有成效,而不被敵人摸黑幹掉?敵人大舉來犯,我們該如何調度?如何守城,並殲滅來犯之敵?
第九道題就有點不要臉了:陛下東征,平西侯爺僅僅帶著千人深入敵後,搶了泉蓋蘇文的媳婦,俘虜了泉蓋蘇文的長子和次子,平安而歸。請詳細的分析平西侯爺所使用的戰術,並且歌頌一下秦侯爺。
第九道題,看得李世民牙齒咬得吱嘎作響:這個不要臉的東西,當武舉是兒戲嗎?
李治看著考題抿抿嘴,“父皇,這道題沒毛病的。姐夫用了很多戰術,那種情況下還能全身而退,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現在,軍事學院把姐夫打通河西四郡列為一個守城必考科目,把深入高句麗境內,這件事作為了穿插教學。可見姐夫在帶兵打仗方麵還是很優秀的。”
說完,李治用胖乎乎的手,指了指最後一道題,“父皇,您才是壓軸的大戲。”
李世民之前沒注意,有了李治的提醒,才看向最後一道題,這是一道複盤的問題,十道題一共是一百分,一、二、三、四、五分別是五分,六、七、八分別是十分,第九題十五分,第十道題是三十分。
公元620年,此時天下局勢已經大致明朗,竇建德的夏,王世充的鄭,高祖的唐,三足鼎立。高祖以天策上將為帥,統帥各路大軍,攻打王世充。天策上將屯兵北邙山,指揮著士氣旺盛的唐軍,很快就掃清了洛陽城的外圍,將王世充圍困在洛陽城中。虎牢關一戰,以區區4000玄甲兵大破竇建德的十萬援軍,一戰擒雙王。請對此次戰役進行複盤。
李世民看到這個,笑了,笑的都快合不攏嘴了,“嗯,第九題明目張膽的要歌頌了,其實是給朕要的,不錯不錯。但是,朕需要歌頌嗎?朕的功績就擺在那,要個屁的歌頌。”
嘴上這麼說,但老李的心裏還是爽的不要不要的,畢竟這是老李的封神之戰!
很快,擂台搭建好了。
此時此刻,在京的武將們全都到齊了。
就連那些退休的也全都聚集到了左威衛的營地。
尉遲敬德也看到了武舉的試卷,看得直皺眉,打仗就他娘的打仗,搞這些紙上談兵的東西作甚?經驗是打出來的,不是說出來寫出來的。
但長孫無忌等人卻不這麼看,有了前車之鑒,考題沒有泄露,大家也都是在考試的檔口看到試題的。
文武結合,確實是最理想的考試方法,就好像這裏麵有一道題,就很有代表性:如果長官戰死,後麵的人該如何打仗?
這就要說皇家軍事學院了,對這個有很好的解釋。都尉戰死,校尉頂上;校尉戰死,夥長頂上;夥長戰死,伍長頂上……並且,謹遵三三製原則,就算是將領陣亡了,也可以打遊擊,不會出現嚴重的潰逃現象。
隨即,騎射、武鬥已經開始進行,這兩項充其量就算是海選。
數千人參加科考,段誌玄帶人在看台上觀看,海選基本沒有作弊的,本事這東西完全看自己。武鬥可以花錢買名次,那騎射呢?就算是武鬥贏了,騎馬射箭拉胯,也要被踢出局。